保护亚洲文化遗产 中国高校在行动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席元 时间:2020-09-27
近20年来,中国高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密切合作,共同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亚洲经验。在缅甸妙乌古城和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团队已连续多年扎根当地。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东大设立文化资源管理教席,董卫教授任教席主持。2001年,东大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翻译了《地理信息系统与文化资源管理:遗产管理者手册》,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到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领域,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 2017年,在泰国清迈的一次会议上,缅甸宗教文化部考古与博物馆司决定,邀请董卫团队参与妙乌古城申遗前期工作。 团队成员周小棣教授回忆,当年1月20日,带着无人机、3D激光扫描仪等设备,东大团队成为第一支进入妙乌古城系统开展遗址保护调查的外国专业队伍。 他还记得初见妙乌的情景:“我们乘船沿河而上,快到妙乌时已经入夜。妙乌被称作‘千塔之城’,远远望去,城市掩映在层峦叠嶂之中,几乎每座山顶都有一座塔,塔上的灯火映照着河面上的水雾,静谧而富有层次感。” 由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妙乌古城的原始资料几乎一片空白,无法满足申遗的基本要求,于是团队决定从基础地理信息着手,开展精细测绘。 “古建筑遗产一旦损坏,必须靠基础数据资料才能修复。而缅甸一些古建筑受损后,就曾因为缺乏原始资料,直接使用了水泥来修补,这不仅违反申遗规定,还容易引发二次损害。”董卫说。 3年来,东大团队测绘了妙乌112座古塔和寺院,收集了近3000份入户问卷,完成了古城核心区及周边30平方公里的高精度飞测地图,形成了可视化地理信息数据库,编制了古城保护发展和申遗管理规划,得到缅方充分认可。 除了缅甸,尼泊尔也活跃着东大师生的身影。2017年以来,作为团队的青年骨干,“80后”教师任思捷每年要带领近20名本科生到尼泊尔开展实地测绘。 2015年的强烈地震,造成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多座重点古建筑损毁,其中12座是世界文化遗产。 截至2019年,团队已完成尼泊尔昌古纳拉扬神庙建筑群等2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1处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测绘工作。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共同创办的“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移交东南大学,东大也与尼泊尔2所高校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快速而大规模的城市化,在新城开发与古建筑保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希望为亚洲培养更多文保专业人才,为亚洲城市的科学发展作出‘中国贡献’。”董卫说。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