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深挖非遗文化宝藏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新华网 作者:姚友明 时间:2019-10-08
在脱贫攻坚中,陕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要抓手,盘活腰鼓、皮影和竹编等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推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还拉动了当地就业,带动了百姓致富。 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生活的重担曾险些将贫困户李东东压垮。他父母患病,妻子罹患癌症,孩子也患有脑瘫。正在绝望之时,他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免费腰鼓培训班。在当地,腰鼓是流传2000多年的民俗,丰收、年节或嫁娶时,人们总会打起刚健激昂、大气磅礴的腰鼓。 李东东很快就从腰鼓培训班毕业。他惊奇地发现,打鼓能将贫困“打跑”——他和几十名贫困户参加的腰鼓团经常受邀到各地演出。“去年在北京、江苏和甘肃等地进行了32场商业演出,光靠演出就赚了一万多元。”李东东说。 除了商业演出之外,李东东现在还被当地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聘请,教孩子们打腰鼓,使这项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传承不息。 如今,李东东只花1万元,就住进了当地政府提供的宽敞明亮的贫困户安置房。他用打腰鼓和务工挣来的钱购置了洗衣机、沙发、热水器等家具和电器,还利用政府提供的5万元无息贷款养鸡,并向病情有很大好转的妻子传授腰鼓技艺。 “现在的生活,放在几年前根本想都不敢想。我想让我老婆也能跟我一起出去表演。赚钱是一方面,主要是想带她四处走走看看,领略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李东东说。 剪纸、农民画、曲艺和民歌也是安塞区助力村民脱贫的重要“武器”。数据显示,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安塞近年来已有2000多名经过培训的贫困人口参与到各种文化艺术工作中,直接带动35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5月7日,陕西省政府宣布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在摆脱贫困的征途上,腰鼓、剪纸、农民画、曲艺、民歌这5张“文化名片”功不可没。 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看似普通的牛皮和竹子通过手艺人独具匠心的打磨,成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制作皮影或演出皮影戏,成为越来越多当地年轻人谋生的手段。在华州皮影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薛宏权的影子坊中,31岁的聋哑人马浩负责雕刻皮影,而他的妻子则负责给皮影染色,两人每月收入超过8000元。 华州区委书记霍文军介绍说,经过几年的培育及保护,华州皮影已成为华州区的特色文化主导产业。2018年底,全区相关从业人员千余人,有20余家相关企业,年产值3000万元。今后华州将积极引导华州面花、华州背花鼓等43种各类非遗文化对接市场,让它们得到传承的同时撑起百姓的钱袋子。 编辑:米浩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