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2022全国两会 >

【两会央视快评】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来源:央视网 作者: 时间:2022-03-07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了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重要地位,就如何抓好粮食生产进行了一系列深入阐述和科学部署,为我们更好地端稳端牢中国饭碗、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应变局、开新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安不忘危,未雨绸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在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发展环境日益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现实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指示,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定不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农业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尤其要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赢种业翻身仗;必须强化相关农业政策支持,坚持并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对粮食大省、大县进行奖励,确保种粮农民有钱赚、地方抓粮不吃亏。

“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提出了“树立大食物观”的大课题。答好这一全新考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方面,继续统筹利用耕地、林地、草原、河湖、海洋等资源,不断拓宽资源利用和食物来源;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租赁土地、合作共建等方式开拓国外可利用资源,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打通新的食物供给渠道。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上来,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扎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好管好天下粮仓,多措并举、全方位保障好食物安全供给,牢牢端稳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不断夯实大国根基,为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央视评论员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