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正在作业。(受访者供图)
日前,2024年西安市高素质农民无人机飞防技能大赛在长安区举办。这场大赛聚集众多农业领域的精英,展示了最新的无人机飞防技术。本次大赛的举办,正是西安农业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科技驱动下,西安市农业产业正逐步走向现代化、智能化。
春耕时节,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近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切身感受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深刻变化。
新设备“飞”出致富路
春季的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上空,一台台无人机成为春耕的“新秀”,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与活力。“以前我们总是背着沉重的喷雾器打农药,既辛苦又危险。如今有了无人机的加入,大家只需在田边操控遥控器,打药的活儿就轻松了许多。”蓝田县焦岱镇樊家坡村的田野边,种植户樊红军边观察无人机的作业情况边感慨道。
这台正在作业的无人机属于西安顺意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樊鹏等人于2022年创立,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规模逐渐壮大,目前拥有社员16名,不同型号的拖拉机和无人机等农机设备26套。合作社不仅为社员自家土地提供服务,更为周边农民提供一条龙式的农田管理服务,深受农户们的欢迎。
如今,樊红军家的7亩地也“托付”给了樊鹏的农机合作社,每年,樊红军都能根据土地的产量获得分红,享受到合作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每年的托管量在3000亩以上,作业量更是超过1万亩。其中,无人机在我们的业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无人机打药风险更小,播撒面积更均匀,防治效果更佳。” 樊鹏自豪地说。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农用无人机保有量已近400台,每年无人机植保作业面积平均超过300万亩,并呈逐年增加趋势。此外,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其他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在施肥、播种等方面,无人机可以在大田、果园、蔬菜园喷施追肥、叶面肥等,利用此技术年施肥规模已达85万亩。在遥感、农情监测等方面,基于遥感技术,无人机对大面积的农田和土地进行高空航拍,能及时对病虫害、作物长势、农田灌溉等进行监测,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这些科技范的新设备,正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将为农民“飞”出一条广阔的致富路。
新品种带来好“丰”光
“这个新品种的番茄口感鲜美,产量还高,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因此种植户收入提高了很多。”在杨凌揉谷产业路西安海纳森农业试验基地,西安海纳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深告诉记者。
这红彤彤的番茄果实,正是由西安海纳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海纳森8号”。该品种番茄植株健壮,果实颜色鲜亮、粉红;幼果是青白圆果形,果脐小,单果重260克左右,果质硬度高,外形均匀圆整,坐果能力强,不易裂果,还具有多种抗病性,适合早春、越冬、秋延保护地和露地种植。“公司常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开深入合作,除‘海纳森8号’外,目前已经登记番茄新品种70余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9个。”何深说,“今后公司将继续培育优质番茄新品种。同时,不断向外推广宣传,让更多农户种上味道好、效益高的番茄品种。”
在玉米地里,“秦龙14号”以其耐寒、抗涝、抗倒伏的特性吸引了众多目光。因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稳产、高产,其成为陕西省春、夏播玉米的主要品种。这一高淀粉型玉米品种不仅提升了玉米的产量,也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秦农种业公司在玉米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成功选育出了“秦龙”“户单”两大系列不同类型的优良玉米品种30多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4个,通过各省级审(认)定28个。这些品种的推出,为西安市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秦龙11号”“户单1号”“户单4号”等品种也多次被列为陕西省的主要品种。
截至目前,西安市从事科研育种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育种者共25家,育种人员129人,研究方向为小麦、玉米、花卉、草莓、蔬菜、食用菌育种等。有8家企业和科研单位长期在海南从事玉米南繁育种工作,有3家蔬菜企业常年在云南从事番茄、茄子等作物南繁育种工作。2023年西安市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80个,种业创新攻关能力稳步提升。未来,更多的优良品种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带来更美好的“丰”光。
新农人注入新活力
在鄠邑区蒋村街道同兴村广袤的农田上,新农人王康永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这位被乡亲们尊称为“科技务农先锋”的人,深信科技是农业腾飞的翅膀。 “农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王康永的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科研之路的坚定信仰,也是他对同兴村未来的展望。
为了带领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王康永决定引进新的西瓜品种。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良,王康永终于成功引进栽种了新品西瓜——双色冰淇淋西瓜。这种西瓜色泽艳丽,口感独特,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然而,王康永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总是默默地研究,自己先种植新品种,等到技术成熟后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十多年来,王康永凭借着一股子硬拼的精神,不断学习创新,引进新的品种,帮助其他种植户解决各种技术难题。“科技不仅让我们的土地变得更肥沃,也让我们的市场变得更广阔。”王康永满怀自豪地说。
在同兴村,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王康永作为引擎的“点火者”,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坚韧,为乡亲们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未来画卷。
自2013年起,西安市便开始试点培养高素质农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西安市已累计培养高素质农民24994人,并成功认定职业农民17243人,其中包括287名高级农民、1367名中级农民和15589名初级农民,为西安市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人才活力。
这些高科技手段和高素质人才,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让西安市的农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未来。(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