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4月19日,陕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澄城县试点启动。
启动仪式上,渭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为澄城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正式授旗。同时,明确了此次工作范围和工作重点,要求充分认识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部门合作,加强质量控制,积极宣传引导,切实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如期完成试点阶段普查任务,为全省开展正式普查探索经验、培训队伍、打好基础。
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周密谋划、精心部署,组建了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双组长领导小组,市文旅局统筹协调,召开了全市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印发普查实施方案和宣传工作方案,“四普”工作各项筹备任务顺利推进。
澄城县是陕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3个省级试点之一,开展关中片区全类别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根据《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澄城县迅速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协调推进专班,负责全力做好各项普查具体工作。此外,澄城县抽调文博单位业务骨干20余人,组建普查机动队伍,积极参加省四普试点培训会,进一步强化不可移动文物基础知识、普查系统与软件使用等专业知识和实地调查实作技能,配合普查队进行入村普查,快速推进文物普查省级试点工作。
文物是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载体,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前,我国分别从1956年、1981年、2007年开始开展过3次全国文物普查,硕果累累、影响深远。本次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十四五”期间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行动,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需要通过开展此次普查,全面掌握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据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23年11月开始,到2026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为普查第一阶段,主要建立各级普查机构,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发普查系统与采集软件,开展培训、试点工作;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为普查第二阶段,主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为普查第三阶段,主要是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逐级验收并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
渭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范围为全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对已认定、登记的3697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内容包括普查对象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相关情况。通过普查,建立渭南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立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机制,规范认定标准和登记公布程序,健全名录公布体系;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构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空间管控、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文物资源管理体系;培养锻炼专业人员,建强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