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95%以上青年返乡就业创业 提高村党组织战斗力吸引力号召力 为乡村持续发展拓宽视野、注入活力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群众新闻

4月19日,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33岁的杨欢在网上察看一个个民宿设计案例,为修建自家民宿作参考。

大学毕业后,通信工程专业的杨欢本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看到袁家村农副产品线上营销的潜力,他回到家乡,帮助村里在各大电商平台搭建销售网络,不久就被选为袁家村农副产品加工合作联社社长。看着袁家村旅游越来越火,今年,他决定把自家宅基地改建成民宿。

杨欢不是个例。“据统计,目前超过95%的本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袁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说。

曾经,因为村办企业关停倒闭,村民们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经商,袁家村成为“空心村”。为改变现状,2007年,在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带领下,袁家村以民俗和美食为依托,探索发展乡村旅游。

王创战是第一批返乡的青年。2009年,在西安工作的他月薪不到2000元,而家人经营的农家乐周末营业额超过万元,他便选择回村发展。几年后,在郭占武的鼓励下,他进入村委会锻炼,由于有想法、有干劲,2018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刚到村委会时,只有一两个年轻人,现在村两委班子13人中,‘80后’‘90后’占到80%。”王创战认为,村干部队伍年轻化大大提高了村党组织战斗力吸引力号召力,为袁家村持续发展拓宽了视野、注入了活力。

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离不开年轻力量。郭占武挨个给在外工作的本村青年打电话,邀请他们回来助力家乡发展。

村民郭洪博辞去在西安国企的工作,参与到袁家村“进城”战略的筹备和实施中。他不仅是袁家村第一家城市体验店的店长,还开拓了小吃板块的外卖业务。

如今,除了整村打造的关中民俗文化体验地,袁家村有19家城市体验店和5个省外项目,丰富的业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选择。通过创立农民合作社、所有股份对全体村民开放,村民们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每年除夕,大家一起到祠堂祭祖、一起吃年夜饭;每到哪家办丧事,所有在外地的年轻人都要回来帮忙。”已是袁家村村委会副主任的返乡青年王琪告诉记者,这种紧密的利益与情感联结也是青年踊跃返乡的重要原因。同时,对于为村上作出贡献的年轻人,村集体会在入股时予以倾斜。

对于袁家村女婿张雷来说,吸引他的则是这里公平、友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所有创业者都被尊重,所有来工作的人都被当作自己人。”2017年,他与妻子返乡投资精品民宿。基于袁家村这个平台,他与几位合伙人深耕乡村文旅,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不光是本村青年,袁家村积极打造创业平台,营造开放、自由的创业氛围,目前已汇集1000多名创客,越来越多“新老袁家村人”带着自己的项目前来创业。(记者 刘居星)


记者手记 | 让更多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

袁家村早已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但95%以上的青年返乡率仍然让人感到意外。

青年回乡村就业创业的意愿如何,有很多影响因素。首先,产业是基础。年轻人有事儿干、有钱赚,才能回得来、留得下。袁家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集民宿、餐饮、度假、文创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验地,通过“进城出省”输出袁家村品牌、拓展经营范围,实现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其多元的产业、丰富的业态为年轻人提供了实现价值、就业创业的平台,也让年轻人与乡村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其次,乡情是纽带。袁家村至今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比如除夕夜村民一起去祠堂祭祖、一起吃年夜饭。更令人感动的是,村里有人离世,所有年轻人无论多远都要赶回去帮衬,跪拜逝者、照顾家属。这些习俗与互动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感情,强化了年轻人的乡土意识。在袁家村,能深切地感受到所有年轻人对袁家村村民身份的自豪感、认同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袁家村事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乡情的联结、传统习俗的纽带,驱动更多青年扎根乡土,发挥力量。

最后,本村青年踊跃返乡就业创业,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抱团取暖之地,而是表明了这里的繁荣与活力、开放与友好。事实上,袁家村的就业创业者之中,外来人口远超原住民10倍之多,本地青年返乡只是涌向袁家村人潮中的缩影。袁家村广开创业大门,不收费用,另有补贴;通过股份合作社全民参股分红模式,将原住民、商户、创业者、打工者牢牢关联在一起。就像张雷所说,在这里,所有创业者都被尊重,所有来工作的人都被当作自己人,在这一广阔平台上,只要有能力、肯努力,就能实现价值。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希望广大乡村下足“引育留”功夫,既在深入挖掘、强化产业上下功夫,又注重以乡情、习俗传统凝聚青年群体,积极为人才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青年流向乡村创业兴业;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以乡村沃野为梦想舞台,在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刘居星)


编辑:北月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