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日子”非一时之需,乃长久之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倡导过“紧日子”,既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清醒洞察,也是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正如古人所言:“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持续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管理,正是为了加强财政资源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国家的根本,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过“紧日子”并不意味着忽视民生,反而更需要党政机关精心算好“民生账”,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过“紧日子”中的温暖和关怀。
算好“民生账”,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具备全局思维、系统观念和务实作风。要在保障基本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加强对关键领域、重要环节的投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正如《论语》中所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在保障基本、立足长远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此外,党政领导干部更要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这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道德责任。如《朱子家训》所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要时刻铭记资源的珍贵,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过实“紧日子”,则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彰显攻坚克难的勇气担当。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同时,还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资金的使用都符合规定和程序,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针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瓶颈环节,要具备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担当。如《周易》中所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不断消除障碍、破解难题,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算好“民生账”、过实“紧日子”要把好“思想关”、争做“行动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精心谋划、科学决策、务实行动,确保人民群众在过“紧日子”中依然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