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温迪雅
2023年10月18日,受英国查思出版社的邀请,我在伦敦中国城的ChinaExchange主持了“刘震云和梁鸿英国粉丝见面会”。
那几天英国刚刚降温,伦敦还下着小雨,可以容纳两百人的场地早已坐得满满的,有些读者是从英国其他地方赶来的。室内弥漫着久违的热烈,大家对他们的谈话充满了期待。
我提前做了功课,虽然未曾谋面,但他比那些到处流传的各种视频里的形象显得还要年轻,一身蓝黑色的便装,一双显眼的户外鞋。我们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提前打个招呼,就登台开始了对谈。
他说起话来慢慢悠悠、一字一板,时不时抖个包袱,刘震云式的幽默从头贯穿至尾,现场总是传出观众的爆笑声。
“英国查思出版社出梁鸿老师的《神圣家族》,捎带着也出了我的《一日三秋》。在英国的八天,我们跟着出版社的王英老师跑了六个城市,做了八场演讲和签售,我这是给地主扛长工的呀!”他是这样开始了他的聊天。他说这次出门已经整整一个月了,先去了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再来到英国。今天是最后一天,终于在伦敦的中国城吃了河南老乡的烩面,现在一下子看到这么多中国面孔,像是回到了中国。
他曾说过他不善言辞,现在他却以作品里和谈吐中的幽默而著称。
“我们村的人个个都比我幽默,而且他们是用一种玩笑的口气,来处理所谓宏观和微观的问题。比如,一个人到另外一个人家去,这家人正在吃饭。主人会跟进门的这个人说:又是吃过饭来的,又是不抽烟、不喝酒。其实它是一种玩笑,如果其他地方的人,可能话就接不上了,接不上也是属于能力和智慧的问题,但河南人肯定能接着。这不,进门的这个人就会应答:吃过昨天的,不抽次烟,不喝假酒。然后就一屁股坐在桌前跟着吃了。”
谈到文学的意义时,刘震云说,作者就是要把那些被忽略的人、被忽略的心事和情感,一点一点地打捞出来。还有一个,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记录一个民族和世界,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定格下来。像英国,如果没有莎士比亚,你可能不知道和他同时代的英国
人是怎么生活的。
他觉得作者没有替别人说话的负担和责任,凡是哪个作家要替什么人发声,那他一定是个三流的作家。而且凡是说替人发声的人,一定是骗子。但是骗子是有可能成功的。
他觉得作者应该是倾听,而不是代言。倾听是一种力量,能够倾听才可能是一个好的作家。他认为自己作品里的人物所说的话,都不是他说的,而是人物本人在说话,在发声。
读过刘震云的《一日三秋》,故事既有日常也有鬼神,既写现实又呈现出后现代的模样,而且小说的叙述非常冷峻客观。问到他的这个所谓的“超现实”为什么让我感觉如此“真实自然”的时候,他说:那说明我写得好呗!
“如果用《一日三秋》这本书来做例子的话,它是写一个笑话跟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之间的关系。”他解释说,“笑话”是这个故事的主线,有的人一辈子把自己活成了笑话;而花二娘(书中人物),则是靠到人间的梦里找笑话,活了三千多年而青春不老……这些只是《一日三秋》里的结构之一。更大更深的结构层次,建议大家还是去看书吧!
文学的底色是哲学,他说:如果一个作者只懂文学,他一定不是个好的作者。他应该懂更多的东西,譬如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哲学。因为哲学家是想要把整个世界说明白,说不明白的时候,文学就出现了。
刘震云喜欢讲故事,这可能是有人说他比较“绕”的原因之一吧。就像他书中描述的延津人擅长讲笑话一样,他讲着讲着就奔着笑话去了。对于一个采访者来讲,他是比较难以驾驭的被采访对象,除了他学识渊博、引经据典、反讽连连之外,他喜欢按自己的思路走。
然而大家喜欢他,欣赏他的俏皮话。那天,在观众提问结束后,读者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他的签名和合影。后来,我陆续看到了社交媒体上的很多反馈,大家都觉得他平易近人,极有耐心,一字一画地签名并满足粉丝们的各种要求。
那次的对谈,刘震云的助理同时也在用手机抖音直播。后来才知道,那天的观看人次达六十多万。对于一个作者和文学本身来讲,这何尝不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