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薛鑫 李磊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三国《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又名《正始石经》《魏石经》,刻于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而名。该碑刊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三体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刻本三体笔法与结构都很规正,其隶书与其他两体之瘦长相比更显浑厚扁方,因其未如其他碑体一样以某一种字体为主导,让其气势有所彰显,因而更具“工具书”风格,更有参阅价值。
该石经中的隶书隶饰很浓,亦不如汉代隶书那般自然生动、古朴素雅。撇画在形态上极为神似,末尾曲翘,如出一辙。横画之蚕头雁尾方圆兼备,方则多见“尖”起“尖”收,如刀斧入石,锐而不藏,方俊有力,虽有方圆之变,但多雷同之处。其文同字部分,体势多同,点画如一,通而少变。如此为拓印版的“教科书”文本之规整提供了有力支持,即为实用性文字碑板留存,其在通识、规范、传播便捷方面更占优势,但艺术性便大打“折扣”。在书法传承方面,实用性和艺术性是平行发展的,文本的属性决定文字的书写方式,读者为传,而书者为艺,兼可得也。
整理:薛鑫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