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那口老水井

发布时间:   作者:吴天文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吴天文


春节期间,我再次回到了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除了祭拜父母、参观老屋、欣赏翠竹之外,还特意去看了那口仍从石缝中涌出且清澈见底的老水井。

我的故乡距离县城大约七十多公里。我家的老房子——五间土墙大瓦房就坐落在半山腰上。因为交通不便,父母在世时,姐姐和弟弟家就已搬到山下去了。但父母舍不得他们亲手修建的老房子,仍旧住在山上。自从父母相继去世之后,那几间老房子就再也没人居住了,如今已垮塌的不成样了。每次我来到生我养我的故乡,看见老房子已成残垣断壁,只有门前那些青翠挺拔的竹子、高大笔直的树木以及那口永远都不会干涸的老水井依然如故,心中不免有些黯然神伤。

山高水亦高,山青水更清。我家的那口老水井也是如此,她也是我们住的那座山上最高的一处水源,距离我家的老屋大约有两百米,呈半椭圆形,有一米多长、一尺多宽、一尺多深,无论春夏秋冬或者干旱少雨,汩汩清泉总会从青石缝中不停地涌出流进井里,然后又欢快地流向谷底……

冬暖夏凉泉水甘。无论是我们一家人,还是邻居以及过路人,都非常喜欢喝这口井里的泉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地上热的像着了火,而井里的水却是凉凉的,如果你口渴了正好路过这里,那就直接趴在井边用嘴巴把泉水大口喝进肚子里,那简直比吃了雪糕、吹了空调还爽……

在我小的时候,每天早上天不亮,父母总会担着水桶去水井里挑水,等我起来以后,只见两个大水缸里早已装满了清凉凉的山泉水。于是,父母就用这些清澈而又甘甜的山泉水给我们做饭、烧开水、洗脸,还要喂猪、喂鸡、喂牛、洗衣服等。

白天有时候,我会跟在父母身后来到那口水井边玩,看着父母用木勺一勺一勺地朝桶里舀水,我的心里总会有些好奇:这股泉水为什么会从石缝里不停地流出?为什么这些井水总是再舀也舀不完呢?为什么在干旱季节石缝里还会有水流出呢?……

父母非常爱惜这个水井。有时候,水井边长的树上的树叶掉进井里,父母就用木勺轻轻地舀了倒掉;有时他们还要把水井彻底清洗一遍:用木勺不停地搅动井水,然后把浑浊的水再全部舀出,不大一会儿,井里的水就又会装满溢出。而最最担心最麻烦的是在汛期,有时会下暴雨,从山上猛扑下来的洪水会把水井冲垮,等洪水退后,父母又会扛起锄头,找来石头、沙石等,慢慢地把水井修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记得在我六七岁、姐姐八九岁时,因为父母要去干农活挣工分而忙不过来,家里的吃水问题就由我和姐姐负责——用一只水桶两人去抬。有年三夏大忙的一天,我和姐姐又去井里抬着多半桶水走在半路上,我不小心脚下一滑,水桶直接掉在地上摔坏了,水与泥浆溅的我们满身都是,把我和姐姐吓得直哭而不敢回家——害怕父母打骂我俩,因为那时候家里太穷,买只水桶是件不容易的事。等过了好一阵,我和姐姐才把破碎的木桶板捡回去,挨骂挨打当然是少不了的……

后来,我们子女几个渐渐长大,只要谁有空,谁就要帮着父母挑水,从起初的两个桶里都只挑半桶水还要歇两气才到家,到后来的两个桶里都装满水一口气挑回家倒进缸里,无论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都是如此,那口水井始终为我们无私地奉献着甘甜雨露,始终养育着我们茁壮成长。

其实自从我中专毕业以后就再外地工作,每年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到老家。每次我回去都要去看看那口水井,都要给父母挑几担水倒进缸里。因为父母的年龄大了,挑水明显有些吃力。我们本来打算把那口水井里的泉水用水管子引到家门口来,由于水头低了十多米,需要另建蓄水池、埋水管子,还要架电线,再用水泵抽。我们好不容易才把蓄水池建好,然而在2012年春节后的某天,母亲在家中拆除一间土墙房子时,不小心被突然垮塌下来的墙土砸成重伤,送到汉中市医院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在办完母亲的丧事不久,父亲就被姐姐接到山下的家里去住了,山上的老房子也就闲置了,不多几年就垮了。而那口老水井依旧完好无损,依旧汩汩流淌,依旧清澈见底,依旧欢快地流向谷底、流向远方。

这次我又来到那口水井旁边,矗立良久、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随后,我跪在地上、趴在井边,大口大口地喝了几口,清澈透明的山泉依旧十分甘甜可口……


编辑:西亮           责编:高思佳           终审: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