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高新四小:聚力课程思政,打造“五个课堂”,实施课程育人

发布时间:   作者:陈振辉 王宗涛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陈振辉 王宗涛)为助推“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地落实,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安康高新区第四小学借推进思政课教学试点校项目契机,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打造生本课堂 让学生快乐成长”的教学理念,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主线,该学科两名市级教学能手为龙头,聚力思政课程建设,深入挖掘各学科德育因素,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在此基础上打造五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深入落实生本理念,实施课堂育人。

一是打造生活课堂。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提炼加工,抽象建模,最终又运用到生活中,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用各学科思维进行思考,以生活中的原型为素材展开学习,找到学习素材中蕴含的知识,通过学科方法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增长见识,通过生活现象体现的道理,抓住其中的共性,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将学习知识过程中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同类问题,让学生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在利用生活现象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注时事政治是学生接触生活、发现生活的有效德育途径,我校每周末让学生观看新闻联播,周一晨读时间交流分享,每周的少队广播中进行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让学生从小了解时事,关注时事。

二是打造生长课堂。学生通过每堂课的学习,不仅知识得到增长,方法得到提高,同时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也要相应地得到提高,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每一个课堂要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知识内涵、受到思想启迪,不断成长进步。国学经典诵读是实施课程育人、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载体。通过吟诵古诗词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情感美、道德美,通过吟诵教材中的古文、并拓展一些短小精炼的古文,让学生在古文朗诵中感受语言文字美。通过吟诵《三字经》《弟子规》《示宪儿》等古训,使学生从中学习做人,崇德明理。将吟诵经典做在课前作为习惯训练的抓手,做在路队中作为学生思想启迪的推手,使学生受到优秀古文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成长。

三是打造生机课堂。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单向的接受,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而是在一个个有趣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主动领悟知识、获得方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习创新,和他人交流使思想得到融合发展,学生独立自主地实践并归纳总结、提炼升华、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体现出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四是打造生动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生动,不仅指学生的动(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眼动、口动、脑动、手动,极力实现全员参与学习),还包括教师的动。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学生的有效互动参与。这里的生动指教师讲授引导要生动,学生学习过程要生动,体会总结要生动,思想感悟要生动。教师用激昂的状态影响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讲解、演说中,教师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五是坚持生命课堂。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理想的课堂是教师、学生、学习素材的有效对话,在对话中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对学习素材逐步加深理解,通过双方的异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他们在相互质疑、讨论的过程中,为自我存在追寻真理,使自身魅力得到充分展现,使自身价值得到大家认可。课堂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息息相通,在课堂教学中,使知识、生活与教师、学生生命产生深刻共鸣。

通过以上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成长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落实德育目标,实现课程育人目的。


编辑:吕壹(实习)        责编:姜琼           终审: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