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廖霖) “以市场最低价计算每株产值5元左右,每亩可达6000元。17亩香椿产值可达10万元。如今试验地的香椿已成林,长势最好的香椿树有3米多高。”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秦巴红有机香椿林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张葵英在香椿树下笑了,笑得很甜。
张葵英,是安定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玉溪市残疾人自强模范、云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领军人。2023年4月,张葵英从昆明乘坐飞机前往陕西,拜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京芳教授、王乃江副教授以及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富硒有机“秦巴红”香椿科研所龚海涛所长。考察回来后,她以每亩700元租下17亩山地,从香椿科研所引进4万株优质香椿苗,采用“经济型”“科学型”两种模式进行试种,目前,香椿树上长出“致富芽”。陕西“秦巴红”香椿,为云南当地农户致富增收贡献力量。
为了具备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科研条件,安康市岚皋县富硒有机“秦巴红”香椿科研所、元江“秦巴红”有机香椿林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建立“秦巴红”富硒有机香椿科研所云南工作站指导。
2024年1月4日至7日,王乃江、龚海涛一行科技团队到“秦巴红”云南元江基地现场技术培训指导,王乃江专题讲授《基于有机和高产的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龚海涛介绍秦巴红香椿产业发展现状和科研转化成果。元江县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王努者、元江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所所长王翔随同科技团队考察指导。通过富硒有机“秦巴红”香椿科研所和当地合作社带动,带动农民增收,采取订单方式统一规划、供种(苗)、管理、培训、回购和销售,为其提供技术、知识和市场信息,切实解决农户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问题,使当地群众既是技术人员又是产业工人,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农民发展树上蔬菜香椿。香椿产业的“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帮助合作社成长、助力村集体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龚海涛介绍,该公司2020年取得富硒认证、溯源认证及有机转化认证,2022年完成有机认证、特质农品认证检测,同时取得陕西省林业厅颁布的“秦巴红”林木良种证,2023年完成安康市地方标准“秦巴红”香椿标准发布,进一步规范了秦巴红香椿的标准化栽培管理、提升品质,促进香椿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已建成香椿示范基地300亩,育苗230亩,标准示范园区100亩,香椿种植园1380亩,建立了成套的运行机制。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陕滇协作机制将应用数字农业云农场技术,发挥技术带动、品牌引领作用,让远隔千里的岚皋与元江用“秦巴红”香椿产业携手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