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唐志丹
打开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安康分会会长李焕龙先生的散文新著《行善者》,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那些爱心助农的小故事。
我出身农村,曾是农民,长期从事"三农"工作。读了《农家“代销员”》《村道上奔走的三代人》《爱心铺就助农之路》等文章,便看到了熟悉的乡村、亲切的村民。书中描绘的一幕幕图景犹如一场场立体电影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仿佛回到了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大山深处。
1996年我在汉滨区运溪乡驻村,看到一肖姓农户养了6头黑猪,因交通不畅,用“人不坐桥猪坐桥”的笨办法,雇了6个人,花了三个多小时,才把猪抬到恒大公路用车拉走。后来,我在中原镇工作时看到,枧沟村因暴雨发洪,叶氏小孩在放学路上被水冲走,家人的痛泣之声让人悲愤。所以,书中的《村道》《慈安桥》让我读后感受深刻。正因为这样的“上替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情怀,慈善组织才以“延伸服务”的方式,积聚爱心力量,用一件件小公益、一项项小工程,办成了山乡群众热切期盼的一系列好事。
在《行善者》中,我不时看到,广大“行善者”用善行义举给农村带来福音,让困难群众生活有望。过去,边远山区因土特产销售困难,制约了经济发展。是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用路桥、信息桥、网络桥和连心桥,解除了山民的困扰。而《爱心菜园》和《稻花鱼》,便是乡村振兴路上的爱心助农协奏曲。正因为社会各界的《爱心铺就助农之路》,如今的农村才有了《慈善幸福家园》,才有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快乐时光》。
《行善者》在讲述助农故事时,特别关注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读了《城市书友为农民捐书》《我用图书表达祝福》《送来春风惠民生》等故事后,我深受启发:这些善事我也能做,从此以后我将力所能及地为农民群众送文化。为此,我有了一个计划:在亲朋好友中发展文化志愿者,像书中人物李传文、陈会元那样,到农村去“种文化”。
《行善者》为我打开了一个思路,我愿成为热心助农的“行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