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风悄然变新风

发布时间:   作者:张坤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张坤平

中国人好客,山里人更好客。家人团聚,亲朋来访,外出赴宴,都得喝上几杯。且喝的多是烈性白酒,带劲,过瘾,痛快。加之中国人重人情、好结缘、讲含蓄,常以酒作为表情达意的由头、交谊结义的媒介,遇到亲朋相会不但要喝酒,还要喝个痛快,喝得深入,不醉不归,一醉方休。“感情深,一口焖”“喝得好,酒品高”“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等等喝酒俗语大为流行。

酒,喝酒,酒文化,固然是我们的传统,是心情的调剂,是生活的一部分,“无酒不成礼仪”已成中国人席上的标配。特别是当今中国人民已经富裕起来,已经实现了小康,喝酒更是家常便饭,喝酒之风盛行。只要端上酒杯,就得喝出个样子,走圈、碰杯、祝愿,甚至猜拳行令,酒积累起无尽的话语,酒催生出浓烈的感情,酒结下深刻的友谊。举杯之间,信誓旦旦,厚意满满,深情款款。

但喝酒也不时暴发异常情况:因喝酒发生口角者不时传出、因喝酒致人死亡者时有发生、因喝酒又去酒驾导致交通事故者比比皆是。更严重的是,一些人借喝酒搞利益交换,败坏社会风气,扭曲人际关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过量饮酒损害人的健康,周围不少年纪轻轻的朋友皆因饮酒而致生命早逝。大量饮酒导致的严重后果已经教育了人们,提醒了大家。特别是查处酒驾、同席饮酒责任共担案例的曝出给人以警省。更有一些地方、单位出台了禁酒令,对煞住酒风也有帮助。

于是,慢慢地,在我们周围,酒风已悄然转变。

前几天,参加一个朋友的宴席,有酒奉上,有酒杯摆上。大家喝了一阵,兴头上来了,又开始走圈。这“圈”一走,肯定会大喝一场。大家正在鼓噪、跃跃欲试之时,没想到女主人走过来,她举起酒杯提议:“我今天破戒,满饮此杯。下来一人提议一杯,祝福我们的好日子。每个人提议一杯,喝酒也暂告一段落,大家品尝美味。不喝白酒的,以茶代酒。”没想到,她这一说,大家拍手叫好,表示赞成。我细数了一下,席上端杯喝白酒的客人只有四、五个人,一人提议一杯,也就四、五杯酒,算是小饮,根本没有压力,大家有说有笑,非常轻松。当时觉得这位女主人好像拂了大家的盛意,但过后觉得女主人做得非常合适、得体。这就是有人控制,掌握局面,不能滥饮,防止出现意外。

过了半年,我又有幸参加一个朋友的饭局,他在电话里说:“今天是周末,来喝两杯。”我近日身体不爽,医生告诫一定戒酒,是不能沾酒的。但朋友这“喝两杯”把我吓住了,要去的话喝酒肯定推不掉,就想不参加。但盛情难却不得不去,一脸愁云。没想到到了酒店,围着酒桌的有10来个人,面前放着酒杯。桌子中间放着白酒一瓶、葡萄酒一瓶、饮料一瓶。菜品上来了,主人却说:“今天酒就摆这儿,我们改改喝酒方式,不强迫,自由式。想喝酒的自己拿过酒瓶自己朝杯子倒,不想喝的可以喝饮料或葡萄酒。”他这一说,搞得大家有点突然,这完全与传统相悖,很不适应。于是主人自己拿过酒瓶来说了声“我喝三杯”于是给自己倒上了。有三、四个人也说自己喝两杯的,也有说喝三杯的,也有说喝五杯的。这样一来,自己倒酒,自己喝,顶多端起来提议一下。大家边吃边聊,没有多久,那瓶酒竟喝去少半瓶。主人再也没有上酒,大家轻松得很,再也没有压力,这顿饭吃得非常好。

“五一”“国庆”“元旦”,喜酒不断。又有朋友儿子喜结连理,邀我去捧场。走时家人就说:“这结婚酒肯定要喝,不喝喜酒主人肯定饶不了。今天躲不过了。”我也忧忧忡忡,今天去一定会遇到从前同学、同事、哥们儿,有的人甚至从远方来,多年没见面的亲朋也可能遇上,坐一桌一定会碰杯、走圈、大喝特喝。走到酒店,宾客已经来得差不多了。进去以后,主人早已给我指定好座位。桌子围满了,就差我一人。我坐上后,果然是多年的同学,大家寒喧、握手、互道衷肠。到了喝酒时,因我是本地人,又是主家特意邀请,就自然担当起地主角色。于是就打开酒瓶准备给大家倒酒。没想到,这酒没有倒下去,全桌共10人,有5人开车,且今天要返回。要是以前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再说。但现在大家都遵守规则“开车不饮酒”或“饮酒不开车”。还有3人是女同志,推脱不喝,也不好再劝了;还有1人是学生,也没法劝。下来只剩下我一人,我就坡下驴也说下午有事不喝了。这酒就喝不起来,只好作罢。大家喝茶、吃菜、聊天,非常和谐。可见大家对喝酒已没有那么上瘾了,能推就推,能不喝就不喝,对酒已经淡化了。

但也有对酒特别上心的“死硬分子”,一上桌子就端起酒杯,说狠话,使劲劝,一喝就是大半天,大家喝得脸红脖子粗,有的还喝得说胡话,甚至吐在大街上,倒在大街上,让人“拣尸”。喝酒时,搞得不喝酒的人非常孤独,大为没趣。大部分人感到现在吃饭就是一种压力,喝酒就是一种累赘。明明是好事,搞得心情极为不好。但这部分人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孤立。

我们别小看酒风的变化,那只杯,那个瓶,那桌席,百姓天天要经历,时时要碰到,处处离不得。人们从狂饮到小酌,从滥醉到清醒,从硬劝到随和,是理性的回归,是彼此的理解,是共同的呵护,更是文明程度的提高,还是社会真正的和谐。试想,大家限饮、少饮或不饮,直接以茶代酒,要节省多少时间、减少多少麻烦、平复多少情绪,不但为身体健康做出贡献,更为社会和谐创造条件。古人说:“起于微末,发于华枝。”(宋玉《风赋》)。我们就要从转变酒风起,调节自身,贡献社会,为立高格、树新风做出自己的努力。


编辑:西亮           责编:姜琼           终审:张建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