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陈慧娇)清华大学出版社日前在京举办《辽版山海经图说》一书研讨会。《辽版山海经图说》中集聚了宋朝时期辽代的帛书《山海经》图300余幅,这些帛书的收藏者、《山海经》资深研究学者陈馨女士在书中对于辽版山海经进行了细致的文字梳理。
《山海经》成书于先秦,书名最早得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说明在司马迁之前,《山海经》的书名或有关《山海经》的文献资料早已存在。相传,古代的《山海经》除了经文以外还有附图,遗憾的是这些古图早已遗失,只有极简的经文流传下来供人传阅,并且因为年代久远、抄录者难免有所失误,这也是导致《山海经》早期的版本异常复杂,很多内容看似张冠李戴的一个原因。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在发言中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辽版山海经图录》是对辽代山海经古图的重要保护。书中集聚了宋朝时期辽代的帛书《山海经》图,对探索 《山海经》古图、解析《山海经》的内容都有重要意义。
陈馨说:“2017年,宋兆麟老师建议将本人收藏的一套带有契丹大字的辽国山海经帛画整理出版,在整理这套帛画时,我跟宋兆麟老师多次深入探讨整理思路,确定关注的重点,并在宋兆麟的指导下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陈馨收藏的《山海经》帛画图一共347张,全部是矿物颜料彩绘,左图右书,十分规范。经过整理核对后,能够跟《山海经》经文对上的一共是340张。
历史学者孙见坤认为,《辽版山海经图说》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山海经图,单从图画本身来说,是一种原始粗犷的画风,技法也比较稚拙,其中的人物多有契丹元素。他说,随着《辽版山海经图说》的出版,相信存疑者、质疑者、否定者肯定会出现,而且人数恐怕还不会很少。但这本书出版的价值之一,或许正在此处。对于任何一份新发现的材料来说,将其完整地公之于众,让大家去讨论,才是对它最大的尊重。
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主任张立红表示,举办《辽版山海经图说》研讨会,旨在弘扬优秀《山海经》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让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被屏蔽”,不让具有历史深度的《山海经》文化资源成为“网络盲区”。
据悉,该目前在国内发行阶段。将计划不日在海外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