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黄陵发展新经济

——陕西省能源化工作家协会黄陵采风交流综述
发布时间:   作者:谈美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谈美娜)黄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地,是炎黄子孙寻根溯源的民族圣地。为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11月28-29日,陕西省能源化工作家协会在黄陵县,开展“根植华夏沃土,彰显能源力量”主题采风交流活动。


image.png


参加此次采风交流活动的领导有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朱周岐,陕西省能源化工作家协会主席(《陕西煤炭》主编)王成祥,中国冶金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永刚以及著名作家杨智华等20余人,中共黄陵县委、宣传部、县文联,陕煤黄陵矿业公司等单位有关领导热情接待采风团一行。

一、 祭拜轩辕黄帝

桥山巍巍,沮水长长。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上的轩辕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华夏儿女在此祭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28日的黄帝陵景区,天高云舒,阳光和煦,采风团一行人怀着一颗敬仰之心缓步来到陵前祭祖祈福,在肃穆宁静的氛围中,陕西省能化作协主席王成祥、中国冶金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永刚向黄帝陵敬赠煤矿著名书法家王泰昌先生撰写的11米长卷《道德经》。大家登上位于陵前的汉武仙台,一览桥山龙脉的神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驻足轩辕庙前,瞻仰1937年毛泽东主席为黄帝陵撰写的祭文,慷慨激昂,自誓明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奔赴前线誓死抗日的“出师表”,至今读来仍令人豪情顿生。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黄帝陵显示出最强健的中华心律和最强劲的民族凝聚力,全国4万万同胞共赴国难,在黄帝的旗帜下,做出了巨大牺牲,取得了伟大胜利。    

临山水静,古柏常青,印池风光尽收眼底;凝视距今5000多年的黄帝手植柏的壮观,感受世界柏树之冠苍劲挺拔的生命力,当地有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诵读着充满历史痕迹的祭刻碑文;观赏黄帝脚印石,追寻着古老的历史遗迹;登上轩辕殿,领略庙宇主体建筑的宏伟壮观……

跟随立体的声光影像,走进中华始祖堂,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了解这位伟大始祖的传奇故事;漫步“初祖”展厅,聆听黄帝时代的史前故事;步入“飨祀”展厅,感受着从古至今人们对黄帝的崇敬;来到“守陵”展厅,体会守陵子孙们特殊的使命;在五色土展厅,则亲眼见证着祖国山河五色土壤的神圣独特之处,感受华夏文化的魅力,缅怀先祖的盛德。

         

二、科技赋能新经济

在黄陵县委领导的引领下,采风团下午参观了赋能于旅游开发和灾害防治的检测、监控的黄陵通用机场,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到黄陵通航进行综合开发、乡村改造,将航空小镇打造为区域休闲旅游新热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推动通用航空产业链的新布局。到陕西蔷薇苗木脱毒繁育基地,参观苹果脱毒种苗生产基地、草莓立体栽培技术示范,身临其境感受研发脱毒苗新产品,如何根治苗木自带病毒顽症,减少了后期的农事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增加了农户收入科技力量,被称为果树换代升级的一次革命。参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质苹果试验示范基地选育的“秦脆”苹果,以“长富2号”和“蜜脆”作为亲本,果型端正、果皮鲜艳、着色均匀、果个大;口感极脆细密、化口无渣、清新香甜,堪称世界上最好的苹果品种。现代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使这片最古老的土地孕育出新科技发展元素。 

如果说农业科技的田间魅力让采风团流连忘返,那么秦创原轩辕科技创新中心着实令采风团耳目一新,2022年3月建成后,这里围绕现代农业、智慧工业和数字黄陵不断进行科技赋能和创新发展,已经成为黄陵全县连接省市秦创原的总通道和强力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乌金问道

据史料记载,黄陵是先民们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炭之地,建国以后探明黄陵地下储藏19.5亿吨的优质煤炭,以低硫、低麟、高发热量享誉中外。“八五”期间被国家确定投资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型现代化矿区,黄陵煤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成为树立在丝绸之路起点上最具魅力和温度的优质煤炭生产基地,被誉为陕西煤炭北上转移的桥头堡。

黄陵矿业公司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凝聚智慧力量,勇于担当使命,提升创新,弯道超车,走出了一条富有科技内涵的辉煌发展之路。董事长王鹏飞充满信心,胸有成竹,从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绿色矿山建设、经营管理、党建工作五个方面介绍了科技赋能现代矿煤矿的发展之路,让作家们感受颇深,赞叹不已。

能化作协主席王成祥、《陕西煤炭》执行主编谈美娜分别就能化作协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论文发表、科技赋能方面进行汇报交流,并表示会继续用笔触书写黄陵矿业奋斗故事,彰显科技发展力量,为职工文学创作、科技赋能提供交流的平台。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朱周岐希望黄陵矿业继续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刷新行业标准,在“再造黄陵矿业”的征途上取得新经验,实现新突破。 


四、工业大奖在这里诞生

黄陵一号煤矿是我国首次实施井下无人开采的现代化矿井,多项中国工业大奖在这里诞生,不断刷新国内外行业标准。采风团一行首先参观了一号煤矿智慧展厅、智能调度指挥控制中心,立体化感受井下采煤全过程;通过体验家协助安工作模式、职工书屋,触摸到矿井的温度和人文情怀;通过了解智能管控云平台、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四治理一优化+AI+NOSA”安全管理体系、煤矿智能安全风险一体化防控平台等煤矿智能化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观看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违章识别模拟演示,让作家们零距离感受了现代煤矿企业在安全赋能之下快速发展的时代脉搏。

参加此此采风活动嘉宾还有: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秘书长赵晋国、西安重装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能化作协理事)付晓阳、铜川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能化作协顾问)郝凤楼、能化作协朱家河创作基地负责人以及广东鼎峰集团等领导和著名作家。


编辑:一单           责编:慕瑜           终审: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