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刘昱村散文集《麦田里的星光》

发布时间:   作者:高晓亮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高晓亮

汉中本土作家刘昱村的文字像是一束光,清纯且温暖。

这是我读她的散文集《麦田里的星光》最直接、最深切的体悟与感受,原因在于她的文风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既无浮躁气,也无功利味,像似一股舒缓的清流,展现出来的完全是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真挚的人文情怀,鲜活的文字散发着山野宽厚的气度,发散着炉火和暖的温度。王蓬老先生因此而感叹:“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感到温暖,而‘温暖’这个词贯穿着她的全部篇章,感染着作为读者的我。”

我一直粗浅地认为:书与文字都是有性格和情感的,它们是由作者赋予的,是书写者内心世界真实的袒露、内置感情真切的表白。很显然,昱村是一个朴素而大气、纯粹且温润、自带光芒的作家。我和昱村相识三十多年,先是校友,后是同事,再是文友,对她的生活与工作经历以及文学梦想和创作历程很了解,亦很熟悉,因而,敢肯定地说,她的特质来自于对生养她的乡村故土、父母兄弟姐妹血脉亲情的感恩;来自于对妇女儿童弱势群体的关爱、对大山里的贫困户贴心的关怀;来自于对生活的细微观察与体验、对人生的思考与理解,当然,也来自于对纯净文学的崇拜、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这些特质亦或品格不但是昱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是她个人独特的形象标识,更是她热能的发源地,光芒的生发点。值得庆幸的是昱村谦逊随和,用心用情,在习惯性地温暖别人的同时,也自觉地关照文字。文字一旦注入了生命的温度和生活的情愫自然就会生动起来,不仅感动着作者,也感染着读者。

比如说,在《那一抹微笑》里:一代又一代的雕塑家和工匠在这山崖上工作着,创作着,他们并没有照抄照搬从异域传进来的佛像的样子,而是加进了自己的审美和现实中某一个人物的样子。这个人,或许是他尊敬的人,或许是他的爱人,他的孩子,他的朋友或者他自己,所以,才有那么多微笑的佛像。

在《麦田里的星光》中:星星们一颗一颗亮起来,好像有人在点着一颗一颗星星的种子,在无垠的天空闪着微弱的光。很快,那些种子散发开来,引来无数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星星的朋友,像我们割的麦子一样多,汇聚成一条星的河流,以非常宏大的气势,占领了目光所及的整个天空。这时候,那条星河发出的清凉的星光像音乐一样在天空流淌,流进山野,流淌进我的心里,再看周围的山川河流,它们在那片星光中都变得朦胧可爱了。

在《母亲的村庄》里:远远的,我发现屋后的那棵樱桃树已经开花,像一片白色的云朵,宣告着春天的到来。白果树也舒展开扇形的叶子,在微风里轻轻摇摆。母亲在菜地里摘菜苔,她总是随身带一个小板凳,走一步,移一步,那些青菜、菠菜、韭菜完全被春天唤醒,长得郁郁葱葱,它们亲切地依偎着胖胖的母亲,像她的另一群孩子。

在我看来,散文作品并没有固定的条条和框框,可以气势磅礴、激情澎湃,可以有曲折起伏、华词丽句,但绝不能随意造作,违背内心迷失自我,只要能坦坦荡荡展示真情实感,引发读者共鸣,就是好文章。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些从昱村心田里长出来的文字既像似春天山林里的兰草花,安静地绽放着原生态的自然美,又像似山间清幽的溪流在舒缓地轻吟低唱,清丽且灵动,很有感染力。

此外,《米仓山里的那些小镇》、《我们家的柴垛啊》、《满世界都是秋天的味道》等美篇佳作也深受读者喜欢,尤其是《我在大巴山深处扶贫》,首发在“读书村”平台上,感动了七千五百多个读者,其中一条留言说:昱村的笔法越来越劲道。文中有生活,眼中有美景,心中有温情,更有对贫困户知根知底的关怀和感同身受的大爱。还有,昱村的“新读红楼梦”系列业已成为“读书村”的品牌,她以现代女性的视角和悲悯的情怀,客观公正地审视、解读“大观园”里俊男靓女的人生际遇和性格特点,《痴心红楼梦》、《她太想成功了》观点鲜明、语言风趣,总能给许多喜欢她的读者带来意外惊喜和收获......

私下里,我问过昱村新书出版后的感受,她平和地说:“对于作者而言,出版一本书,可能会让他(她)高兴一阵子,但绝不会让他(她)兴奋一辈子。毕竟,写作之路曲折而漫长,只有远方,没有终点。”这句话很理性,也有道理,因为每一点写作成就、每一次创作收获只是写作者岁月节点上的一个标记,文学路上的一个标志,它代表着过去,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书写文字也是在书写生活与人生。

昱村在《照亮我生命的那一束阳光》里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是一个普通人,注定会在一个小城市生活一生,但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让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山巅的一只鹰或草原上的一匹马,一生追逐那一束阳光,永不停歇。”对此,我丝毫不怀疑她的韧劲与毅力,倒是衷心地希望她保持并呵护好那束光,一直照亮她前行的路,伴她走向诗与远方。


编辑:西亮           责编:姜琼           终审:张建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