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晓亮
对于李孟来说,钟灵毓秀的汉中是他心安之地。
《元史.列传》记载,李孟字道复,祖籍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幼年时跟随父亲工作调动迁居汉中。李孟天资聪慧,七岁能识文断字,诵读圣人经典语录。十四五岁时,写的一手好字,经常受请代乡亲们写契约、诉状,而且来者不拒,有求必应。长至弱冠年纪,李孟博学强记,见识高明,尤其善于用儒家思想和学说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加之长相俊朗倜傥,性格谦逊随和,上门给他说亲的媒婆络绎不绝。
然而,李孟的兴趣不在儿女情长,而在于汉中的山水。
李孟的父亲给郡守当助理,工资微薄,仅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日常开销。他业已成人,不再好意思伸手向父亲要零花钱,于是,在朋友的资助下租了一处背静的院落,开办起一家微型“学校”,他既当校长又兼做教员。李孟名声响亮,学识渊博,且收费低廉,远远近近家境宽裕的子弟争相拜在他的门下。
平日里,李孟尽心尽力给学生们讲解儒家经学、先贤名著,借古喻今向弟子们传授做人处事道理。假期间,时常约上三两知己好友,或登顶汉山看日出,或溯江而上探幽径,或静坐钟楼听暮鼓。若是兴致高涨,独自背上干粮说走就走,在留候封地拜谒“英雄神仙”,在古栈道上追寻诸葛遗迹,在定军山下咏叹黄忠醉卧沙场的悲壮,日子过的优哉游哉。
李孟声名远播,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发来聘书,聘任他为助理。李孟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不愿进入体制,也不想离开汉中,委婉谢绝。后来,御史台派特使给李孟送来邀请函,邀约他到京城大都(今北京)工作,李孟依旧不为所动。
公元1294年,元成宗继位统领国事,命令各地搜集整理前朝理政治世经验做法,由史官译成蒙文,编撰成册以供参考借鉴。陕西行省特地下文责令李孟全权负责采集与报送工作,李孟胳膊拗不过大腿只得服从。此时,太子海山(元武宗)和二皇子(元仁宗)年少,正需要名师培养教导,皇后为此下旨翰林院和集贤院举荐一名德行纯良、学识广博、经验丰富、仪表端庄的中青年名望大儒任太子老师。一位侍读学士惊叹道:这“四条标准”不正是为李道复量身定制的吗?于是,上书皇后说:“汉中李孟虽为一介布衣,但有宰相之才,能堪大任,现正在皇城办差,可当面检视。”就这样,李孟从民办校长扶摇直上成为千万人羡慕的帝师。
公元1297年,时年十六岁的武宗奉父命到漠北边塞整顿军务,而十二岁的仁宗则留在皇宫协助父亲处理政务。仁宗生性绵软宽厚,好爱儒学,敬重儒士,李孟从他身上看到了改善民族关系,推行儒术治国的希望,因此,李孟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把汉唐鼎盛时期的执政理念以及教化百姓的方法灌输给仁宗,期望这颗种子日后能在他的体内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但是,老天似乎并不体谅李孟的良苦用心,故意生出一个岔子来考验他的意志。元成宗听信谗言,一道圣旨将仁宗赶出京城降居怀州(河南省沁阳市),李孟生怕前功尽弃,希望破灭,便主动申请跟随仁宗治理怀州。史书评说,在怀州四年,李孟做人行事表里如一,公平公正,无论事务大小,他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干得妥妥当当,深得仁宗信赖、同事敬服。
成宗驾崩,安西王阿难答乘机谋反,欲夺大权,右丞相、枢密使等达官要员见风使舵站在安西王一边。中书左丞相刚直公正,立即派出两个心腹快马加鞭把皇宫政变的消息分别告知武宗和仁宗。事发突然,仁宗心慌神乱,一时半会拿不出反制措施。李孟倒是处惊不变,淡定地说道:“宫廷眼下危如累卵,而太子身在万里之外,远水解不了近火。您应该当机立断,争取太皇太后支持,以奔丧为由进宫,联络拥戴太子和您的王公大臣以及忠肝义胆志士,相机行事,以雷霆手段清除奸佞,稳固朝政和民心。如果不这样,皇位会易主,江山会易人。”
仁宗接纳了李孟的建议,先派人潜入皇宫讨得太皇太后懿旨,然后拿上“通行证”星夜兼程返回大都。随后,仁宗向安西王示弱,亲笔书写奏章表达“拥立”决心,同时委托李孟前往左丞相府邸探病,商讨平乱对策。知枢密院事伯铁木儿以及翰林院侍读等十数个李孟“铁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暗中游说“中间派”, 全力争取把他们拉进仁宗的阵营。
机会终于来了,仁宗趁安西王大摆庆功宴之机,亲率精兵猛士攻进皇宫内殿,与左丞相的嫡系卫队合兵一处,将安西王和骨干分子一网打尽,全部秘密关进大牢,静候兄长太子发落。武宗即位论功行赏,册封仁宗为皇太弟,并承诺兄终弟及,提拔李孟担任参知政事,辅佐仁宗处理政务。
李孟工作之余常会想起辟谷修仙的留侯、凿空西域的张骞、兴州的罐罐茶和幼儿拐的浆水面,日久,挂印辞官归隐汉中的念想愈发的强烈。于是,他婉转地向仁宗请辞,但仁宗就是不松口。李孟去意坚决,逮住仁宗外出检查的机会,背上几件换洗衣物和少许碎银溜之大吉。当然,李孟事先是动了一番心思的,他知道仁宗不仅不允许他辞职,而且知道他在汉中的住所,所以,李孟没有直奔汉中,而是隐匿他处,等到风平浪静之后再悄悄回汉中。
出乎常人意料的是仁宗不按套路出牌,竟然发布一道搜索令,派出数队人马带上李孟的画像以大都为原点从四面八方搜寻他,最后,在许昌径山找到李孟。李孟不忍心寻访官吏掉了脑袋,就随他们回到京城接受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枢南院事等官职。仁宗继任之后,又加封李孟为中书平章政事,进阶光禄大夫,并亲口对文臣武将说:道复爱卿是朕的老师,传授学问竭心尽力,辅政治世殚精竭虑,朕非常感激。”
仁宗把话说在这个份上,李孟不能不给面子,便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灌注在工作上。他以金国灭亡为鉴,诚恳地建议仁宗废除种族等级制度,恢复科举,重开入仕之门,擢拔清廉名儒为朝廷效力,逐步实现“以儒治国”;制定公平的奖惩制度与赏罚标准,有功则赏,失职则罚,不要乱赐爵位、乱发奖金;严格审核各部门预算经费,防止挥霍浪费;裁减多余的机构,解雇尸位素餐的官员;整治“小团伙”,铲除“小山头”,提拔干部不看家世背景,不认裙带关系,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仁宗通达儒术,聪明恭俭,完全接受李孟的建言,力排皇室宗亲、王侯将相以及蒙古贵族的非议,亲自主持政治、经济、人事和文化改革。经过数年励精图治,大元帝国朝政日趋稳固,国库日渐充裕,社会秩序逐渐稳定,世俗民风逐步好转,呈现一派复兴景象。
李孟辅政成绩斐然,赢得朝堂内外一致好评。但是,他个人功业的喜悦不能弥合相思之痛——好多个夜晚,他的梦里清晰地闪现过巍峨的汉山、清澈的汉水、讲学的课堂和旧友故交的面庞,梦醒时分,总是泪眼朦胧。李孟思乡心切再次委婉奏请仁宗:微臣幸运得陛下垂爱,万分感激,于情于理都应像先贤诸葛孔明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我已年过六旬,精力不济,唯恐辜负重托,所以,请允许我退位让贤,解甲归田。”仁宗在他的奏疏上批了八个字:伴朕始终,勿再请辞。自此,汉中成了李孟余生最美好的记忆。
公元1320年正月,仁宗病故,英宗登基上位,重新启用被仁宗罢免的权贵铁木迭儿,任命为右丞相。铁木迭儿重掌大权,纠结同党处心积虑迫害曾经弹劾过他的大臣,给李孟扣上“蛊惑先皇”与“骄纵乱政”两顶帽子,夺取封号爵位,降职减薪。李孟自知祸事不可避免,索性请求告老还乡,英宗薄情寡义,很干脆地批准了他的申请。李孟无官一身轻,心情是倍儿的爽——终于可以回汉中安享晚年,过自己心心念念的田园生活。令人遗憾的是李孟整理好行装正要动身时,突发疾病,逝于京城。
清廉方正的御史同情李孟的遭遇,联合正直同僚撰写申述材料,搜集证言证据,鼎力为李孟洗刷冤屈。市井百姓呼吁给李孟平反昭雪的声浪如同潮水一样汹涌澎湃,英宗迫于舆论压力,下旨宣告李孟无罪,并恢复他先前的封号和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