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丝博会”于11月16日至20日在西安举办。目前渭南市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将在这次“丝博会”签约一批高质量项目。近年来,渭南市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依托“丝博会”平台,广交各方朋友,扩大渭南影响力,招引好项目大项目,为“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提供不竭动力。
依托展会大平台 唱好秦东招商戏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渭南市各级招商部门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坚持“借台与搭台相结合”,依托丝博会平台不断扩大渭南的影响力,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参加厦洽会、津洽会、哈洽会、渝洽会、进博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等近300场重点经贸活动,产业发展及招商推介宣传影响不断扩大。
2019年到2023年,渭南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持续增长,从923.87亿元逐年上升到15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22年达到了1.6亿美元,同比增长137%,连续三年招商引资省考、市考三项考核任务均超额完成目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建章立制促招商 全员参与后劲足
在借力大平台促进招商的同时,渭南市还创新招商引资制度,动员各方面力量全员参与。先后出台了《渭南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和《渭南市对外开放和外事工作“十四五”规划》,印发了《渭南市产业招商工作方案》《渭南市招商引资考核与奖励办法》《领导干部带头招商考核办法》等政策制度,让市县区领导带头参与招商引资。
截至10月13日,渭南市(含县市区)领导干部带队赴外招商共132批671人次,主要领导带队赴外招商69批398人次。领导干部接待客商134批669人次,主要领导接待客商37批228人次。共有10个县市区完成10亿元以上项目的落地工作。1月至9月,共引进省域外招商引资项目433个,到位资金1046.38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377个,到位资金1022.39亿元,完成全年内资任务1284.7亿元的79.58%,为全市“三个年”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借力“一带一路” 扩大国际“朋友圈”
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渭南市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先后与15个国家1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交往关系,与国内9个城市建立友好交往关系。开创了新的推介宣传、内引外联模式。先后举办了驻华外交官活动、“特色产业看渭南——东盟使节‘一带一路’渭南行”活动、“黄河岸边有非遗”海外“网红”打卡渭南活动,借“外眼”解码幸福渭南,推动中外文化互学互鉴。
如今渭南生产的中联重科挖掘机和农机销售到非洲,华润风电等一批项目顺利签约,陕西华山教育集团与哈萨克斯坦图兰大学合作办学等项目成功实施。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中心、渭南“一带一路”对外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汉字动漫国际版、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联合办学、渭南中外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等对外开放项目落户渭南,成功举办“首届国际非遗活动周”,渭南对外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迈上全新台阶。
长风浩荡新征程 奋楫扬帆正当时
如今,在秦东大地上运达风电、长江精工、达刚路机、中粮集团等大企业纷至沓来,好项目相继落户,开放开发的热潮令人振奋,投资创业的氛围日渐浓厚,项目招引的动能持续释放,对外开放的活力不断增强。随着第七届“丝博会”的举办,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又将落地。百舸争流勇者先,风正劲足好扬帆,随着渭南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前行,秦东大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