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何超锋 通讯员 范光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美术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11月14日上午,“复兴之光——第二届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师生作品展暨2023年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教学成果培育专题研讨会”在西京学院举行。
此次师生作品展由“红色传承、绿色文明、强国之器、辉煌成就”四个版块组成,共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美术学等专业领域近百余件作品展出,作品立意新颖、风格多样、内涵丰富,呈现出多元的审美形象和文化品格,也反映了师生们对学习工作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是一场集教、学、研、创于一体的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深化“艺术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学类工作委员会主任贺丹表示,本次参展作品充分展现了西京学院师生的专业素养、创作实力、才情智慧和艺术品格,以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充分体现了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拓展办学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强化教学质量意识的显著成效。
在随后举办的2023年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教学成果培育专题研讨会上,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学类工作委员会委员蔺宝钢、段渊古、殷晓克等,西安石油大学吴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蒋维乐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张乐教授等9位专家应邀出席,设计艺术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西京学院校长任芳作了致辞。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董书兵、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甄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黄向东教授、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臧卫军等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与会人士围绕如何发挥专业优势与特色,不断创新艺术人才培养的路径,更好地解决当前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推进艺术学科建设,凸显艺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进行研讨。
面对人工智能对艺术教育带来的挑战,与会者认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认真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绘画技法及演变,思考如何推动艺术设计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融合协同。未来的艺术设计与工业密不可分,需要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学科融合及跨学科合作,建立艺术学科与工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让艺术学科与工科真正实现交融。
“艺术教育的背后不仅仅是技法,更包含着学术价值”,任芳指出,艺术专业作为受教育人群中的一个分支,不管是传统艺术、创新艺术还是设计艺术,都应积极探索文明传播与传递的符号价值。
臧卫军认为,要充分结合“新文科”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聚焦“提升文化素养、强化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训练”三个核心要素,建构“民艺奠基、艺科交融、产学结合”的设计、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标区域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培养具有本土文化内涵和科技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学类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彬羽指出,只要我们抓住机遇,锐意创新,积极探索艺术教育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聚焦内涵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着力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据介绍,近年来,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与特色,充分挖掘艺术教育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体现在创作之中,坚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不松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凸显艺术教育在思政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悉,“复兴之光——第二届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师生作品展将持续至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