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味是清欢——读《被遗弃的山妹》

发布时间:   作者:李振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李振峰

李建新同志的新书《被遗弃的山妹》出版后,他托余成新先生送了我一本。我知道建新兄军旅多年,后转业回家乡南郑,当过镇、区的主要领导,又先后在两个区任过工商局长,后从市工商局县级干部退休。看了这本书,没想到他还有如此了得的写作天赋和能力,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这本以纪实为主的书写得是成功的,具备鲜明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是一本值得阅读、使人受益的好书。除了佩服他待人热情、善良本分、诚信正直、记忆超群的优点之外,我对此书还有四点感受:

d821e3a206138b5ed1b1969a674812c.png

    纪实真切,小说出彩。此书结集共18篇文章约15万字,其中短篇小说3篇,另15篇应是纪实散文。15篇纪实文章中有写母亲的,有写初恋情人的,有写战友的,也有写父子、写军民关系、写干群关系的,还有写普通人历经坎坷艰苦创业的,等等。都具备真实性、客观性、描写具体和有感化引导作用的特点,绝大部分可算是纪实文学的好作品。如三寸小脚辛劳一生、深明事理、公家为重的母亲,海岛三姐妹先后嫁阿国一人并艰苦创业,渔民救助遇险海军战士,每天喝一斤多酒但心地善良的汤哥,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纪实文学的基础和前提,就是所描写表现的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基本是一种非虚构的写作,还要尽量少流露和渲染作者的个人看法倾向。这一点,我看建新做得是好的,奠定了本书的基本质量。

ffb7d3a2dca1fdd08a21872a870c2fd.png

3篇短篇小说也写得很好,都是以人为中心,有连贯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我看后颇有触动。被遗弃的山妹,身世多舛历经坎坷、在若干好心人帮助下成功奋斗改变命运,当了企业老板的郑丽;可可托海养蜂女背后十分令人唏嘘叹惜的故事;曾在部队和转业地方工作的赵局长,当年一身正气、兢兢业业,堂堂正正、尽职尽责,退休以后辛勤劳动挣钱为儿子还经营亏损的欠款,等等。经过作者的精心描写,其事迹其精神都使我为之感佩。 我曾问过建新三篇小说原型等情况,他说都有原型,并且在写作时对相关事迹情节还作了筛选扬弃,我阅读之后感到,取舍是成功的,文学描写清楚通畅,语言生动,能打动读者的心扉,引起一阅到底很想知道结果的欲望。并且,我觉到对这些真人真事的文学描写还少了,如果再延展拓宽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建新先生在过往的长期生活工作中,对书中的人和事是有过认真观察和思考的,若不如此,是不可能写成这本书的。他是一位细观察有积淀和爱思考有思想的人,这一点,不一定是高学历或专业学者所独有。他在写作中以适当的差次情节安棑出来,设计一定的出乎意料而合乎情理的跌宕起伏的悬念,再以灵动的文字语言表现于纸上,人们阅读时就有了近距离的鲜活感,就引起了被吸引的阅读兴趣。以上,也是作者的成功之处。

亲情涌动,血浓于水。建新兄满含深情,以较多的生动文字回忆了母亲。解放后,工作队李同志给母亲起的名字,母亲是文盲但心胸宽阔化解邻里纠纷,经常遭受家暴仍默默忍受拼命支撑家庭,含辛茹苦受累挨饿带大八个子女,真不愧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姐姐的小孩和善良的阿国,三姐妹前赴后继嫁给阿国一人的凄美故事;姐姐房丽英超生二胎,颠沛流离东躲西藏一年之久,妹妹房焕英挺身而出编造谎言为姐养子,经乡上干部缜密调查弄清缘由,并按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处罚。尽管是平淡文字记载的陈年旧事,但由于作者的生动描写,跌宕有趣的故事使时代印记和姐妹亲情跃然纸上。

亲情的描写,也是文学中带有永久性的写作内容,人世之间谁都有各种具体地亲缘情分,但是,写作出来读者的感受既要引起共鸣,又要认为作者写出来的不是泛泛的雷同,而是独特的“这一个”,这也是哲学上的“个性”和“共性”问题。文学上能作到作品中的人物个性独特,思想境界大家认可或佩服,那么,写作便有了效果和收获。

赵立志从部队干部转业回县,先在镇上当书记后担任县地税局长,工作认真,坚持原则,是出了名的黑脸包公。老赵退休正准备安度晩年,岂料,儿子经商失败欠款40多万元,债主苦苦相逼,面临家庭破败老赵决心打工挣钱还债。卖过饲料、搬运花卉等,在外地还相信别人谎言误入传销,经战友相帮才逃离狼窝。后到京城,在战友介绍下给一精神错乱的老革命军人当保姆…… 历经艰辛挣钱还债,父子情深和军人本色令人动容。

主题突出,弘扬德善。我看书中的18篇文章,均突出了一条主线或称为一个主题,就是为人善良和公道正派。文章表现的虽都是普通百姓和基层干部,我看到他们在日常的简朴生活中,待人接物处事完全合理合法,不禁使读者心生敬意。这本书,充分弘扬了优秀的华夏民族基本道德,充满了打动人、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宝贵精神,可谓正气满满!

建新出生于南郑区的普通农家,母亲朴实善良、父亲脾气暴躁但也是吃苦耐劳的老实人,他从小受到本分勤劳、与人为善的熏陶和教育,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在母亲一文中,他写了大集体时,家里偷着养的八大拃肥猪被公社收猪站没收,母亲大哭一场了亊。集体办大食堂强占家里房屋,家里十口人被迫在外求人借住两年,过后也是默默忍受,并未对社会对政府对领导有任何报怨。书中还写了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小脚母亲千方百计让八个子女吃饱饭而自己常常喝洗锅水,还有以妹换嫂、头发换糖、陈土治伤等,让人唏嘘的辛酸往事,口袋从未装过钱的母亲却反复教育建新“当公家的人,一定要办好公家的事”。还有,陈丽是个弃嬰,幸被陈六娃夫妇收养,当时计生政策太严,乡上村上多管齐下软硬兼施不许收养,但是,乡上的李书记、郭镇长、刘英奶奶、郑爷爷、学校周老师、王胜利老总等,都是宅心仁厚的好心人。当时国家政策如此,由事不由人。书中还有一文,作者为锻炼即将成人的儿子,有意安排去切猪草、住浴室、踏三轮车等,良苦用心,收效甚好,儿子终成气候,以优异成绩考上军校。作者教育儿子可谓熬费苦心,令我十分感佩!《猫耳洞前的婚礼》描写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川妹与南郑籍驻军战士的爱情,战士为有个好前途主动报名,到云南边境对敌作战。女青年出于爱心,积极争取参加了县上慰问团,到前线后毅然在猫耳洞前向首长表示了要与战士对象结婚的决心,其事迹真实,精神感人。还有,作者严以律己、办事认真,书中还回忆了当年在镇上当书记时,为应付当时形势,也出于对农家当事人的同情,就同意了副镇长等制作虚假锦旗的意见,以至今天反思时心中还感到愧疚。令我没有想到的,作者对几十年前初恋情人的感情和交往在这本书中予以坦率公布,其态度诚恳,表述真实,思想健康,难能可贵。

立足乡土,文字生动。文字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础,生动的文字决定作品的趣味性,从而增加可读性。文中表现的鲜明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则是淳厚朴实的精神。本书中作品的土语乡音、乐观豁达、善良向上,是建新先生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让我感到很接地气和很有亲近感。阅读书中的文章使我闻到了米仓山下泥土和草木的芬芳气息,看到了汉水文化、区域文化的显著风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滋养了一方的文学。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当年看王蓬老师大著《山祭》,书中写会说人话的鸟儿叫黄巴朗,公鸟的说 :“荞面鸡老壳,吱。” 母鸟说:“养女养祸害,吱。”   百姓对话中问啥时来的,答:“夜,夜黑了。” 昨晚的意思。还有骂人:“手痒了伸到盐罐里搓嘛!”如此乡土语言,即使30年过去,我仍记忆如昨。

4be16209f9a40d3cfc3224cb2e5a9c8.png

建新作品中乡土语言很多,如违反计生规定的陈六娃说乡上李书记:“我看你是书记,才站在这跟你说话,要是别人,我甩都不甩他。” 生计犯难的王寡妇对发生了关系的郑鼠娃说:“我们今天犯忌了,你以后,只能干地里的活不能干身上的活。”  建新兄写喝酒海量的乡上干部汤军,和村妇女主任拼酒“一点都不虚火。”后来,“喝得醉马日脑的才打马回乡。” 《自制的锦旗》一文中,村民王xx违反计生政策怀孕,算命人说她怀了个“乡长”,“她说啥也要把这个‘乡长’生下来,所以她千方百计日鬼弄棒槌欺骗乡村干部,” 等等。

a416542c4816be2a702dc5ef5d21e88.png

作者文章中趣味性的表现,让人感受深刻的就是乐观。如写汤军醉酒后“一头跌进烂泥坑”,“抱着狗睡一晚上”,错在年青男女来乡的结婚申请上写成批准杀猪。但汤军未喝酒时成功调解因未生小孩的离婚纠纷,次年夫妻抱着小孩来道谢。还冒着生命危险勇斗疯牛救老百姓,鲜活生动地充分体现了公仆本色,等等。

这里,我又想到了王蓬老师在《山祭》书中针对困难年代农村大集体劳动时青年男女开玩笑打闹写的话:“我也觉得忽然理解了他们。这么艰苦的环境,这么严峻的生活,荒山野岭,孤苦寂寞,你让他们干什么呢……”

乐观,也是人的本性之一,并且是很好的本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的重要内容。对此,我多说两句。从中国数千年文学作品来看,中国人从来就不乏乐观。不妨看看庄严肃穆、清规戒律的佛教,两千年前从丝绸之路传入,从新疆克孜尔石窟一直到佛教中国化的标志一一我老家跟前的洛阳龙门石窟建成,中华民族接纳并汉化了佛教,不仅改变了菩萨的姿态、面相和衣着,更重要的是还改变了西方菩萨肃穆的表情,无论石雕还是泥塑,多处菩萨脸面变成了慈祥天真的微笑,所体现的就是乐观。许多人看了以后立马就感到神清气爽,甚至消减块垒,从而更加乐观健康的度世处人。我们在王蓬文学馆召开《被遗弃的山妹》座谈会,馆内陈设的原大的被称为《东方微笑》和窃窃私语的小沙弥塑像就是例证。

0377c6c899649de749128c94e5e4b9f.png

建新先生经历丰富,工作成绩突出,但本人一贯恪尽职守,低调谦虚,不摆老资格,不倚老卖老。在共同工作的同事和接触到的群众中有着良好口碑。他还长期坚持锻练身体,现在随便就能作出劈腿一字马的高难动作,真是令人钦佩。他不仅有着积极的健康生活态度,还爱读书爱思考并坚持创作文学作品,结集出版的这部书中的文章,充分表现了过去的往事和人们的善良与乐观,呈现出了很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建新先生的精神和成果值得我向他学习。

我看这本书也有美中不足:一是有的记叙主题不太突出,如《初临开放风》;二是个别文章记叙过于单薄,如《没念过书的书法家》。

建新先生工作几十年荣耀满身,又退而有为写成了这本大家赞叹的好书,我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

作者简介:李振峰,大学文化,汉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市民间艺术家协会顾问,汉台区作家协会顾问。


编辑:西亮           责编:王越美          终审:张建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