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李军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李军民)在渭南市临渭区民间有句顺口溜:“姚婆(后妈)打娃不心疼,不是鞭子就是绳。”舞台上演的一些戏曲里的姚婆,几乎都是被贬的对象。临渭区蔺店镇李十三村的清代戏剧家李芳桂,就在他曾创作的《春秋配》和《香莲佩》里,分别塑造了姚婆、贾氏和张氏,“他用夸张溢恶的笔锋,把她们的巧言、贪婪、淫威、狠毒和对待夫家前房的儿女或拷打虐待、或残暴致死、或栽赃陷害入狱的豺狼心性暴露无遗(李十三评传)。”李芳桂笔下的姚婆,是作者对被封建社会制度扭曲了的畸形人物的批判,是向不合理的封建社会礼教提出的抗议,向社会呐喊,唤醒人们坚决向封建社会的历史告别。这就是作者塑造姚婆形象隐喻内涵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李芳桂的生母去世后,父亲李增敏又续妻给李芳桂做继母,这续妻郑氏甚为贤惠,对丈夫的儿女们视为己出。相传在李芳桂19岁时第一次进考场,继母把行李和银两交给他后,担心他年轻气盛,就再三交代:“儿呀,万一考不上也不要紧,你一定要考完及时回家,以免为娘在家担心!”李芳桂听了继母的话,在考场试卷一交,就立马拿上行李回到家里。家族里的人都普遍称颂:“举人继母甚稀奇,温良恭德数第一。不是亲娘胜亲娘,堪称良母永世遗!”
有一天,李芳桂创作时,在一旁做针线活的继母郑氏问他:“鹏儿(李芳桂小名),你在戏里写的贾氏和张氏两个姚婆都不好,难道世上的后娘都坏吗?”他听懂了继母的意思,就在后期创作的《紫霞宫》一剧里,塑造的新城县解元谷梁栋的继母郑氏,就是一位心慈性善的人。郑氏贤惠善良的光辉形象,在广大观众和读者中起到了“美教化,丑移俗”的伦理道德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