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与一代人——话剧《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原玉红 张欢欢 见习记者 宋梦凡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昂扬旋律,激荡过几代人的心扉。
1958年初春的一个夜晚,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25岁青年矿工姚筱舟在工房那如豆的煤油灯下,写下小诗《唱支山歌给党听》,他不曾想到,这首小诗日后会被谱为歌曲响彻神州,成为亿万人民群众抒发对党的情愫的心曲。2023年初秋,这首歌以全新的方式再次被搬上舞台,在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期间,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陕西省喜剧美学研究会承制的原创煤矿题材大型话剧《唱支山歌给党听》将代表铜川角逐文华奖。
一部煤矿工人的奋斗史诗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这句话是话剧《唱支山歌给党听》中的一句台词,也是12万陕煤人一生的写照。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就是活力所在、信心所在。
故事从陕煤子弟姚小兵刚参加矿区工作不久就提交了辞职信开始,爷爷姚筱舟极力阻拦孙子辞职,在争执中爷爷突然病倒,瓢泼大雨中,面对爷爷的病危,姚小兵精神崩溃,一阵闪电后,姚小兵穿越回二十世纪60年代的矿区,故事由此展开……在自己亲身陪伴爷爷经历了那个年代后,姚小兵深受感动,理解了爷爷在煤矿事业中坚守的奉献精神,最终他决定回归岗位,将这份陕煤精神传承下去。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部话剧便是以陕煤集团铜川矿务局矿工姚筱舟的人生经历为背景,通过讲述他在艰苦岁月中创作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历程,书写了三代陕煤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对煤炭事业的孜孜追求,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煤炭工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塑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矿工形象。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那个年代没有机械化采煤,全凭借着矿工们猫着腰,一镐一锹地挖,用铁锹、洋镐、雷管、木垛支柱,打出一条条巷道,拉小车运出去一吨吨煤炭。到如今,机械化采煤早已普及,智能化矿井也比比皆是,井下采煤、掘进、运输等各个环节均实现可视化。全剧通过质朴的场景、贴近生活的对话,细致入微地展现出了煤矿工人鲜活的生活故事,着眼于细小的动作,扎根于深邃的情感,也打开了一扇“穿越”之门,带观众领略那个年代煤矿工人的风采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精神传承,更通过“新”“旧”对比,带观众近距离感受煤矿事业的发展变迁。
一曲煤炭事业的时代赞歌
“都说煤矿工人是全世界最辛苦危险的工作之一,即便这样,还是会有一群人,用黑色的汗水为我们开采光和热。我曾经在煤矿上工作过,也见识过霸王窑的残酷,创作时回忆往昔数次落泪,稿纸都湿了一回又一回,说‘我把党来比母亲’丝毫不夸张,因为我们煤矿人对党有着特殊的感情。”编剧之一周立文说起剧本创作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姚筱舟老师是一位让人敬重的长辈。当各种荣誉纷至沓来的时候,姚筱舟老师始终坚守初心,他认为自己不过是用诗歌的语言如实记录下矿工对党和国家最真实质朴的热爱。与姚筱舟老师一样,矿工们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汗水和热情,很多人默默地将一生奉献给煤矿事业。这种坚韧不拔的品德,全身心投入、充满幸福地去建设新家园的精神风貌值得我们学习。”编剧之一朱元奇说道。
彩排期间,记者特别专访了导演、编剧、主演等主创人员。据悉,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曾深入铜川矿业有限公司陈家山煤矿感受矿工的工作和生活,收集了大量素材,深入矿井内部,体验煤矿工人真实的井下工作;在陕煤曹家滩矿业公司,主创团队见识到了如今的智慧化矿山建设,感受到了煤矿日新月异的变化。切身的感受不仅让作品更“实”,也让表演者更有信念感、更有真实感。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铿锵有力的誓言在我的心头回荡,身后红旗招展,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一刻的感觉,只觉得热泪盈眶。”主演肖煜航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零零后”,出演这部剧内心很受震撼。“在那艰苦的条件下,矿工们在井下用坚持、用信念、用对煤炭事业的热爱谱写了一首时代赞歌,这深深感染了我,不但让我对《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部话剧的演出充满热忱,并激励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也能拥有热爱与坚持的力量。”
据了解,这部剧除了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瞰春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艺术家和专业演员外,其中多数演员都是来自铜川矿业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的职工。制作人李焱表示,“咱们的群演虽然没有话剧演出经验,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但是他们对于矿工的生活是相对比较熟悉的,所以演起来非常在状态。”扮演矿工队长的董海就是来自铜川矿业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的一名职工,他告诉记者,自己演到矿难那一场戏时,总是说着台词眼泪就流了下来。“我不是专业演员,但是我对煤矿人的工作、生活非常熟悉,演出时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一座爱党爱国的精神丰碑
两年的创作、打磨、排演,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是短短的两个小时,较强的故事性与贴近生活的真切感吸引着观众,更能引起煤矿人的强烈共鸣。
观众刘随平是陕煤集团的一名职工,从学校毕业以后就进入煤矿工作,十多年的工作让他见证了煤矿从纯人力采煤,到井下各个生产环节可视化,以及无人开采技术的普及。“看剧的过程中好像我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一切都那么真切,时代在进步,技术在进步,但我们陕煤人的一腔热血干事业的精神不变,对党的热爱与感激更加深入骨髓。”
“话剧《唱支山歌给党听》不仅仅是一场文艺演出,更成为激励我们新一代煤矿人的‘活教材’,它用生动形象的表演形式,完美展现了我们陕煤人的‘三特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煤矿青年,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要拥有实干担当的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面对困难、勇当先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光和热。”观众伏彦刚在观看过后深受触动。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个题材非常打动我,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其中饱含的可贵精神具有传承性,将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搬到舞台上其实也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我也是尽可能地把煤矿人的艰辛,煤矿人的奋进,煤矿人的精神,用舞台完美呈现出来。”导演李垚表示,煤炭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煤矿人开拓进取的精神,他希望能把这部作品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浓烈的情怀。
六十余载风雨历程,陕煤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考验,都始终保持着一种革命热情、一种战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一穷二白、急需能源,百废待兴的情况下,那些从烽火硝烟、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老革命家、老战士,还有广大建设者来到铜川,以“忠诚于党、热爱祖国、建设煤矿、干事创业”的家国情怀,充分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抓革命,促生产,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煤炭生产建设热潮,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建设。
煤矿工人的故事也将由《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部话剧铺陈开来,以“诚”动人、以“情”动人,用舞台表演传达出最深沉的情感,用最深厚的情谊迎接观众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