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振峰
前几年,我在网上看到李青石先生《如梦徽州》文章中描写徽州西递、宏村的内容,印象深刻并想读到全文。青石先生多部著作都送给了我,但此文没有入书。今年八月,我向青石先生提出,很快他就把《如梦徽州》电子版发给了我。
徽州,是很有名气的古老地方,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产生地之一(即徽州文化、敦煌文化、藏文化)。徽州文化包括什么呢?资料显示,其中有徽商、徽菜、徽剧、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派雕刻,等等。现在的徽州(黄山市)面积9800多平方千米,人口140万,从来都是地灵人杰,人文厚重,如“父子宰相”“同胞翰林”“四世一品”等,素有“东南邹鲁”等美誉。《中国名人大辞典》录有历代名人4万多,其中有800多徽州人士,如朱熹、黄宾虹、陶行知、胡贯三、胡雪岩、胡适等。徽商曾经影响我国经济社会500年,留下了“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佳话。徽商的八字精髓是:“货真、价实、量足、守信”,真是“大道至简”!
因为壮丽的黄山名满天下,1998年徽州改名为黄山市。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因未到徽州一游,留下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1995年,我公干经过徽州没有停车,一直心有遗憾,也记住了汤公诗句。这次,拜读了青石先生《如梦徽州》,想去实地瞻望的心潮有所平复,并颇有感受。
神与物游,四章美文说徽州。原来一说徽州,我的脑海里就浮现起:绝美黄山、清溪石桥、宗庙祠堂、千年村落、巍峨牌坊、创业传奇……一篇万余字的文章怎么述说描绘呢?我佩服青石先生的构思,他起名叫“如梦徽州”,梦是可以断续的,没有一定之规的,也可以是节点场景的欢悦闪现,容易呆板的文字版面成了灵动的诗画美篇。文章分为4个章节,即《穿越千年,青弋江水太平湖》《雄奇黄山,钟林毓秀天造化》《宏村西递,诗意家园如画境》《文化徽州,千古风流道不尽》,4个部分构成了一篇完整的优秀散文。余光中先生说:“诗人和小说家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散文无所依凭,只凭自己的本色。”何为“本色”?我认为就是作者学养、才情、功力的自然流露,也是作者个性、格调的高下表现。从整体构思来看,青石先生眼界开阔,匠心独运,前三章可算作“游记散文”或“随意小品”,只见他回归自然、放情山水,写景述物、一派天然。他写皖南人民的母亲河——青弋江,地处黄山、九华山之间,“千回百转,奔腾跌宕一路走到长江,有无数瀑布、深潭、激流、险滩,是一条极其险恶的水路”“古代进出徽州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流传千年的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当年许多贫苦的徽州少年,或小路翻山,或水路跋涉,艰苦拼博,奋发成功,如胡雪岩、胡贯三等。作者还说水及人,讲了李白应汪伦之邀到青弋江上游桃花潭盘桓数日畅怀饮酒,千古流传《赠汪伦》的美好诗话。还写了碧波万顷、湖光山色、青山苍翠、飞鸟相随的太平湖,青石兄品尝肥鱼、放舟游湖的记述,引起了我的些许羡慕。
他在时有细雨蒙蒙的天气里游了因黄帝而得名的黄山,他说:“偶尔在那云雾打盹的一瞬间,我们还是在其缝隙中欣赏了黄山惊世绝俗的美,……大自然的怪石、奇松、云海、飞瀑和人类建造的栈道、廊道、孤桥、亭榭完美的结合。”“登上黄山,我才感觉到自己思维的平庸与语言的匮乏。……人类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她的。”
真是凑巧,那天在家正看青石这篇文章,电视机电影频道正好播放《邓小平登黄山》的电影,我看到1979年75岁的邓小平徒步登上黄山,深感伟人的毅力不凡,我也看到了黄山的美松怪石和神奇缥缈的浓雾,真不愧“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看到“邓大人”不让封山而引来众多游人的欢愉,他买农妇的茶鸡蛋并询问收入生计,他听基层干部反映农民私下搞土地包干而无语沉思,与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偶遇并为其签名……我想,青石先生也是文革后恢复高考首批考上的大学生,看到此情此景一定深有感受。
青石先生以娴熟而自然的手法写了江南名村——西递、宏村的游记,让我看到了旧时“聚族而居”的村落特色,维系中国社会秩序、文化传承的宗法制度,还有高大的石碑坊、肃穆的祠堂、徽派民居、小桥流水、诗画水乡,还有先民们的勤奋精神、耕读家风和徽州深厚的文化内涵……
辞约旨丰,左提右挈展诗画。王国维有一句名言,即“散文易学而难工。”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判断,谁都可以写散文,除了诗词歌赋、戏剧曲艺、小说之外,其他文字体裁,恐怕基本都可以划为散文之类。中国几千年历史流传给我们的许多典籍都是散文,司马迁不光是史学家,也是大散文家、旅行家、地理学家。青石先生的《如梦徽州》就是综合性散文,也可以说是游记散文、地域散文、文史散文、诗画散文、抒情散文等。虽涉及面较宽,如全面介绍了徽州的历史文化、地理山川、民俗民风、建筑形式、人文佳话、徽商传奇、奋斗精神、家族文化、旧貌新颜,等等,信手行笔、漫话闲谈,铺展面很广泛,语言也随和自然,乍一看,五彩缤纷、繁星满天,模山范水、古今传奇,通篇阅读,仔细品味,方体会到青石先生的精心构思,众星拱月,围绕主题,舒展画卷,形散而神聚,绿叶托红花,这个主题就是“如梦徽州”。由于青石先生学识丰厚,才情浓醇,文笔清新雅致,词句瑰丽生动。一个超凡脱俗、雍容典雅的徽州,一个诗情画意、充满故事的徽州,犹如一部读不完、参不透、放不下的大书,呈现在我的眼前。
青石先生写的青弋江,让我体会到了李白的夸赞:“泾川三百里,但有长相思。”千回百转、奔腾跌宕,不仅有因李白而闻名天下的桃花潭,也是徽州人闯荡江湖、带回财宝的黄金通道。一千多年前,李白数次游历青弋江,屡屡兴起,不惜笔墨,写下了20多首诗歌。另外,沿途还是新四军抗日救国的根据地,记录着无数先辈的壮烈事迹。
他记录了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黄山美景。他说:“黄山上的每一块怪石,都向人们表达着不拘一格的审美情趣;每一棵奇松,都向人们凸显出自由张扬的生命追求;每一片云雾,都向人们展示着大千世界变幻无穷;每一挂飞瀑,都向人们诉说着人生历程的起伏跌宕。”他没有遍登各峰,但在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上,表达了“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李白黄山诗句)的深切期待。
他写了西递、宏村的清溪石桥、高墙窄巷,家家商贾、户户读书,宏伟祠堂、森严宗法,布局讲究、村落如画,非凡先贤、由人化神,崇拜祖先、耕读传家,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基、造福桑梓,等等。从青石文章,我似乎窥望到了徽州由穷乡僻壤到江南富地、徽人由草根穷民到巨贾富商的些许缘由,还有人们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的精神追求。
谈古论今,风清骨峻蕴珠玉。这些年来,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很快,人们的精神思想方面空前活跃,文学作品也大为增多,作家队伍几乎涉及各个社会层面。我等虽写了几本书,加入了作家协会,但最多也只能算个业余作家。青石先生不一样,他在恢复高考后首批考上大学专学汉语言文学,毕业后专门从事古今文学历史的研究和讲授,是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几十年来,他酷爱学习,先后撰写了数百篇文章,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还有《怀念大雁》《汉中人文山川》《行吟在诗意时空》《汉中文坛风景》《鸿泥雪爪觅诗痕》等多部专著,堪称五车八斗的学者型作家。今年汉中市文联推出《汉中古韵》系列丛书,他承担了《诗说汉中》的写作,洋洋洒洒32万字,书中引用列举510多首诗310多篇典籍文章,无论阅读和收藏,不失为很有价值的佳作,在社会上也赢得了众多好评。
在《如梦徽州》中,性情中人的青石先生挥动玲珑之笔,讲述了徽州的古今佳话,呈现了锦绣如画的雄山秀水,展示了崇文重商、耕读传家的民风良俗,赞颂了徽商不畏艰难、奋发拼搏的创业历程,盛誉了造福桑梓、行善尚义的家国情怀,我看了后很是感佩受益。
在《如梦徽州》中,引用了诗词13首、典籍文章12篇,使整个作品添光增色、文采灿烂,诗情画意扑面而来,阅之更觉赏心悦目。
在《如梦徽州》中,讲述了一些逸闻趣事,让我觉得徽州确实人文丰厚、梦幻一般。汤显祖痴迷的徽州声腔,后成为京剧源头。汪伦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送李白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作诗传颂千年。徐霞客游黄山发出感叹:“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李白送诗和玉璧换胡珲会跳舞的一对白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汪华保境安民受百姓敬奉而化为地方神祇。还有民国教育家、外交家汪大燮,“荆藩首相”胡文光,“李改胡”和胡贯三等故事,读之很有意趣。
青石先生记游说史、有声有色,具象极美、意境颇深。他说徽州:“诗意家园如画境,千古风流道不尽”。
墨采腾飞,梦笔生花释情怀。 青石先生是安徽人,他的老家淮南市寿县素有“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誉,也是当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等。他对安徽有故乡情愫也是应有之义,但我看他对徽州有超出一般的内心认知和故乡之情,虽笔带感情却并非偏爱,可谓“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
也许是对徽州心仪太久,也许是对徽州的人文历史和绝美山水的由衷敬仰,青石先生这篇“如梦徽州”,记录入微,挥洒襟怀,以直白、凝练的文字和典雅、清丽的词句,把徽州的山水、村落、祠堂、民居写得美伦美奂,令人赞叹甚至惊叹。他在赞美雄奇山水景物的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感受,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浓烈感情。由于语言生动、感情真挚,辞如川流、浓淡相宜,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通篇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我感受到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殷切情怀,也使我看到了洋溢着诗情画意、令人向往的如梦徽州。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运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反应客观现实的艺术。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青石先生这篇散文,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其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文章具有绘画美;文字平淡而朴实,凝练而生动,时而直白铿锵、时而清新悦耳,作品具有音乐美;整篇主线突出、布局合理,有分有合、意境呼应,总体上呈现了构思美;准确生动地记述了徽州的不同凡响,又引用名人诗文予以烘托,还有很自然的抒发情感和哲理性思考,具有极强的想象美。
青石先生的《如梦徽州》抒情的特点很是突出,但不是“谁不说咱家乡好”和“王婆卖瓜”的那种夸耀,他对生活了50年的汉中更是故乡情深。2022年汉中市政协推出“汉中文史丛书”(共10册),30多万字的《汉中人文山川》青石先生是第一作者,全书57篇文章涉及作者11人,其中29篇是青石先生一人撰写。他在《汉中春花繁似锦》文中热情洋溢地描写了汉中的春天,结尾时写:“宋代画家、诗人文同曾在《中梁山寺》诗中说:‘爱之欲把入画图,世无好手将奈何。’看到了汉中各地美妙的花景,我与文同有相同的感受。”他在《汉中人文山川》的引言中说:“汉中有最原生、最纯洁、最优质、最靓丽的山水资源,是我深深眷恋的家园。”青石先生对汉中的浓烈感情,直接又生动地跃然纸上。
本文作者李振峰,汉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汉台区作家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