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资料图)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11月2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幼有所育也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期盼,这个重要的文件针对近年来深深困扰大家的入园难、入园贵、监管弱等一系列问题,对新时代的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一个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该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工作的文件,同时也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磅政策性文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和到2035年的中长期目标,提出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入园率达到80%,也就是说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占比达到80%,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这样一个目标的提出,实际上就是让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享受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来有效地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
吕玉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到2017年全国幼儿园共有25.5万所,在园幼儿4600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9.6%,比2012年提高15.1%。“入园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学前教育还存在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系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等突出问题,“入园难”“入园贵”仍然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
排查、分类、扶持、治理无证园
《意见》从总体目标、优化布局结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健全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监管、提升保教质量、强化组织领导等九个方面,对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出具体要求。比如说为了实现普及、普惠的目标,大力发展公办园,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同时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的服务,规范营利性民办园的发展,使办园结构和资源供给既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强烈愿望,又要满足一些家长多样化的选择性需求。《意见》还将无证园要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稳妥做好排查、分类、扶持和治理工作。通过排查、治理、分类、整改,使基本符合办园条件的,该发证的发证,实在不具备安全、卫生等办园条件的,该停止的停止,该关门的要关门,维护广大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发育。针对公办园教师待遇问题,《意见》明确提出了要统筹公办园教职工公资收入政策、经费支出渠道,确保公办园所聘用教师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各类幼儿园要依法依规足额足项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文件还对教师的职称、奖励等方面的政策也做出了规定。
据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长效机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存在一些亟待治理规范的突出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小区配套园治理、无证园治理、过度逐利行为治理以及幼儿园“小学化”治理等专项治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学前教育法,推进学前教育走上依法办园、依法治教的轨道。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