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吴天文 彭兆勤)她二十八年如一日,始终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成为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远近闻名的好老师;她坚持用爱心鼓舞每一个孩子,为孩子们美好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她把教书当成一项事业、把教育当作第二生命,用自己的敬业与奉献对孩子们潜移默化;她不仅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更用自己的智慧与热情助力同伴成长,引领更多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骨干教师……她就是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南街小学高级教师殷秀琴。
爱心鼓舞 学生未来的“奠基石”
1995年7月,殷秀琴从汉中师范学校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踏上三尺讲台,由此开启了漫长的从教之路。教学工作中,她用慧眼去发现每个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用爱心、耐心、细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用无私的爱深刻诠释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针对问题学生柯某,她大胆采用“21天小目标培养法”,实现了“柯某变形记”,柯某最终以三科278分的成绩小学毕业。她以母亲般的温柔、以倾听者的姿态,耐心与早恋的小张谈心3个多小时,使小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发奋学习,以全县前50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某高中,最终以高分被211高校录取。
言传身教 立德树人的“好榜样”
为了教好每位学生,殷秀琴经常不能尽到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的责任。多少个黎明,她早早来到学校,准备一天的工作,把接送女儿的任务完全交给了丈夫;多少个夜晚,她为批改作业,却顾不得陪伴学习紧张的女儿;多少个节假日,她忙着安排学生实践活动、钻研教学业务,却顾不得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为了上好每节课,她总要查阅能查找到的资料,认真琢磨每句课堂语言,精心设计每个问题。哪个学生生病,她比谁都着急;哪个学生有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由于她多年从事双班数学教学,患上严重的喉炎,为不耽误学生一节课,即使在嗓子发炎最严重的时候,她也一边喝药,一边借助扩音器坚持上课,甚至借助“哑语”手势教孩子们。面对家人的心疼与责备,她总是笑着说:“教育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没有教学、没有学生,我的生命也就黯淡无光了。”多年来,殷秀琴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连年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和“红旗中队”。
示范引领 教师成长的“引路人”
为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殷秀琴经常参加“同伴互助”式听评课活动,先后高质量完成县级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送培下乡等任务二十余次,学科培训示范课获得老师们一致好评。苏陕交流学习中,她执教的《正负数》获得参会专家与老师的高度赞誉。她力推校本研修,确立了“基于问题、优化资源、共同行动”的校本教研指导思想,形成了“聚焦问题、立足课堂、优化资源”的三大策略,强化了“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构建了案例打造的多种模式。学校被评为陕西省课改先进单位,她个人也被评为陕西省小学数学学科“课改新秀”、学科基地“领头雁”。在“青蓝工程”中,她指导的6位年轻教师先后成长为全县学科骨干教师,均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
刻苦钻研 学高为师的“实践者”
二十八年来,殷秀琴始终践行汉中师范学校“学高为师”的校训,不断探索,形成了“激情+灵动”的教学特色,参与或主持的9项省、市、县级课题均顺利结题,40余篇教育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等成果获省市级奖励。因为成绩,她从偏远的山村小学来到县城小学,先后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成了学生眼中“有趣、有爱、有品”、家长眼中“专业、用心、用情”的好老师,成为同事眼中“有想法、有担当、乐奉献”的好榜样,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课改新秀”“中西部乡村首席教师”“汉中第五届名师”“汉中市311人才”“汉中市学科带头人”“宁强县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
“把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事业去做,在每一个平凡的细微处发现工作的价值,并把工作的意义借助每一个细节发扬开来,让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变得不平庸。”这是殷秀琴的座右铭,不仅体现了镌刻在她心底的教育情怀,更展现了她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师德匠心,深刻诠释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执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