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胡鑫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 胡鑫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压力和困难不容小觑。随着毕业季临近,各地应从短、中、长三个阶段入手,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着眼当下,搭好就业平台。各地组织、人社和教育部门要携手高校和企业,在政策上、资金上、举措上下功夫,为高校毕业生搭建起就业桥梁。既要主动“走出去”,进园区、进行业、进企业,与相关单位建立就业合作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和精准的就业信息,也要将企业“请进来”开展招聘活动。对于脱贫家庭、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应当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式服务,通过多样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打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
望眼中期,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左膀右臂”。各地要充分整合政府、高校和社会多方资源,将实习、培训、见习等作为指导学生成长的重要突破口,通过社会实践指导、职业规划教育、求职技能培训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不同岗位实际技能,全方位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放眼长远,增强就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殷切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各地必须着眼长远,持续抓好大学生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的引导,以便更好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浪潮中,鼓励、支持、引导他们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自找苦吃”,在摸爬攻打中磨砺意志、成就自我、建功立业。 (作者单位:定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