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薛鑫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惠安西表》,现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鱼窍峡。是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六月仇靖撰刻并书丹的隶书摩崖石刻。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惠安西表》,现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鱼窍峡。是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六月仇靖撰刻并书丹的隶书摩崖石刻。摩崖颂碑呈长方形,由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组成。上为篆额“惠安西表”四字,额右下方为“邑池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承露人。颂在图之左,其石高280厘米,宽200厘米,阴刻隶书20行,共385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记载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生平,歌颂其为民修复西狭栈道为民造福的历史政绩。
《西狭颂》与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颂》、略阳县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由于历代椎拓较少,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在北宋末年被樵夫砍柴时偶然发现,由于刻石面在一处凹陷的山崖上,避免了阳光的直晒和雨水的冲刷,加之地处偏僻,长期被藤萝遮蔽,下有深不可测的黄龙潭,险峻异常,一般人很难接近,所以保存完好。
《西狭颂》因是石刻摩崖,所以粗犷雄强,字迹显得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西狭颂》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交通地理、金石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尤其是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
清代书法家姚孟起:“《石门颂》篆意多,《西狭颂》楷意多。”
清代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
清代书法家徐树钧《保鸭斋题跋》:“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在汉隶中别饶意趣。”
清末民初学者康有为:“疏宕则有《西狭颂》。”
清末民初学者梁启超:“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
薛鑫/整理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