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晓轩
记得是去年三月份,县上邀请市文联组织文化学者前来留坝采风,以进一步宣传推介留坝的旅游。我作为本地的文学爱好者,有幸全程参与了活动。
在见面交流会上,遇到了一位老者,身着褐黄色衣服,清瘦,个高,话语不多,座牌上显示的名字是吉武昌。一读到名字,我立马想起了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有“武昌”二字,他是不是武汉武昌人呢?
说是陪同采风,我的主要任务还是后勤保障服务,因此常常走在队伍的后边。期间,采风队伍中也有一个人总落在后面,有时候比我还“磨叽”,我认认真真的回忆,想起此人便是吉武昌老师。他每到一个地方,不是倾听讲解,不是观山看树,不是戏水拍照,而是选定方位后,拿出本本,站在那里一声不吭地迅速勾画着,侧旁来人了,也不理会。我曾站在他身边看过,本子有巴掌大小,横向装订,就一沓白纸。他勾画一页,翻过继续,手法很快。后来我不忍打搅,就离得远远的。中午开饭了,也不见他本人,快吃完了他才来,估计又勾画了几张图。
高江路(高桥铺至江口)的石门景点很有特点,本地的几名画家画过,都自认失败。我虽然不懂绘画,但也感到他们没有画出石门的神魂,就想让吉老师画画。我给带队领队说时,竟不谋而合。我们在石门前呆了近半个小时,直到吉老师将小本本装进衣服口袋时,才又奔赴下一站。
互留联系方式是在第二天的饭桌上的,我试着申请,吉老师竟然立马就答应了。晚上他就发来了一个链接,我打开一看,是介绍他的,才知道他是陕西理工大学的教授,渭南华州区人,而且是方济众大师的得意门生,他的画风也属于长安派。勉县的方济众故居纪念馆我曾去过,门口的“归向吾庐情未已,笔含春雨写飞花”对联和方济众大师亲笔所书“鸡聚族争食,凤孤飞无邻”的文字记忆尤深,更特别钦佩他“心无旁骛,一心求道”的执着信念。今天又见到大师的学生,有了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此后不久,见微信圈里发布了吉老师退休的消息,慨叹了一番岁月易逝人易老。去年过年时,遇见了在陕西理工大学当职工的外表弟,问及吉老师,答曰:“知道,那可是个真文人,艺术家!”
前几天读《文化艺术报》,报纸上刊登的《曲江春晓·长安画社中国画作品展》,居然看见了吉老师的名字,其中展出的一副《晚归图》,构图很像留坝的石峡子沟。私聊时吉老师说“这次展出的作品有好几幅是出自留坝写生的印象”,这回答令我很是欣慰和感动,吉老师不娇作、不虚伪、不浮躁、不妄大,乃至诚至真人也。
“我们唯有传续执着坚守,执着先人开创的面向生活之路,不断传续长安画派人文精神,努力写意笔墨内涵与品格意味”,吉老师的创作感言,更为我指明了文学创作的目标方向。
我把文稿发给吉武昌老师后,他回复感慨说:“我这些年一直研究方济众先生,但从未见过先生面。只是在美院上学期间的一次东大街美术家画廊的展览中,见了方先生的画,一下子就喜欢了。那时才上美院一年多,还不懂,但知道了先生那时的身份及艺术影响与价值,后来从美院毕业三年后,答应了与同学对调来到了汉中工作,就是因为方先生是汉中人。我来汉中是方先生与我精神神遇,是与精神心灵的时空契合,这一晃三十年,到了退休。”这一眼,就是三十年呀,咋很像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呢......
作者:宋晓轩,汉中市汉台区人,现供职于留坝县政协,作品多见诸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