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家版本馆彰显文化自信,是陕西文化的新地标(六月十一日摄)。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时强调:“建设版本馆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盛世修文,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
去年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开馆暨展览开幕式,开幕式在北京中央总馆设主会场,在西安、杭州、广州三地分馆设立分会场并进行现场连线。
欣逢盛世,曾经散佚四方、径流百出的悠久文脉,又似百川归海,荟萃于中国国家版本馆,为人们永远留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瑰丽风采。
文济厅内气势恢宏的书墙(6月11日摄)。
■ 藏之名山 传之后世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永续。站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也为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指明方向、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文化使命、赓续中华文脉、激发奋进之力、促进文明互鉴,努力把西安国家版本馆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华版本资源集聚中心、西部区域中心和地方特色版本中心,为中华文化赓续传承贡献力量。
天上一轮月,圭峰十二圆。秦岭圭峰山海拔1528米,因其外形像汉字“圭”而得名,范仲淹曾在此处饮酒赏月,“圭峰夜月”为鄠邑八大景之一。
圭峰山下,北望渭川。作为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的分馆之一,西安国家版本馆扎根于此,以大气磅礴的汉唐气度,着力打造彰显文化自信、展现时代气度的陕西文化新地标,努力开创版本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我省高度重视西安国家版本馆建设。省委领导亲自部署,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协同作战,各参建单位通力配合,参建干部职工合力攻坚,西安国家版本馆于2022年4月15日高质量竣工。西安国家版本馆于2022年7月23日正式落成,2022年7月30日,举行开馆暨展览开幕式。
按照“设计优、管理强、质量精、效益好、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标准,西安国家版本馆建设锚定国家精品工程建设目标,严格规范管理,把质量安全的责任落实到工程全过程,突出做好施工管理顶层设计、做好施工方案编制、做好分工协调、做好图纸会审、做好精细化管理、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做好参建单位责任落实、做好层级管理职责履行等“八个做好”,先后通过了文明工地验收、优质结构工程验收、绿色建筑评审等,并积极申报鲁班奖。
文济厅是西安国家版本馆最大的单体建筑空间(6月11日摄)。
■ 汉唐气象 中国精神
5月26日,细雨蒙蒙,笼罩于云雾中的圭峰山若隐若现,版本馆建筑群好似一幅水墨丹青,让人沉醉。
走进西安国家版本馆,利用挡土墙精心设计的室外文化景观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文化景观墙采用麻灰花岗岩,用10厘米厚的板材、6厘米起伏的浅浮雕呈现文化主题:《山河颂》展现了秦岭黄河等中华地理标识;《圣地光辉》展现了延安宝塔和照金精神等中国革命标识;《文明之光》呈现了黄帝陵、兵马俑等中华文明标识。
文济厅是西安国家版本馆最大的单体建筑空间,东西宽90米,高20米,有一面近1800平方米的气势恢宏的书墙,集中陈列5万余册精品图书版本,包括仿真卷轴8000余卷、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近1万册、线装《中华再造善本》以及地方志等2.5万余册。置身于这宏大的保藏展示空间,观者得以仰望中华五千年文明典籍演进的恢宏历程。
西安国家版本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领衔的中建西北设计研究院专家团队担纲设计,以“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汉唐气象、中国精神”的设计理念,按照新汉唐建筑风格,在高台上置崇阁,主阁居中,东西各置辅阁,重楼攒尖,外观是现代钢结构写意汉唐建筑。建筑以秦岭为背景,从圭峰山制高点向北引出轴线,依地势逐层抬高,与层层山峦映衬,形成中心对称、园林交错、大气恢宏的建筑风貌,彰显了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了秦岭中华祖脉的独特魅力。
版本馆室内设计以竹简、卷轴和屏风等为主要元素,塑造出宏大、拙朴和富有文化气质的空间。读者服务中心的木板烙画,是发轫于先秦时期的非遗技法,以古色古香的手法表现了《盛世长安》与《丝路之光》。
西安国家版本馆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31万平方米。目前,西安国家版本馆初步建立了古籍善本、红色版本、丝路版本等特色专题库,涵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图书版本、电影资料版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版本、古籍版本,以及“长安画派”“文学陕军”“陕西戏曲”等地方特色版本等。据初步统计,西安国家版本馆已征集收藏各类版本243万册(件),到本世纪中叶保藏量将达到2000万册(件)。
西安国家版本馆一角(6月11日摄)。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张辰摄
■ 文化传承 文明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目前,西安国家版本馆首批推出两个精品版本展览,位于3号楼东西展厅和连廊。其中,“赓续文脉踔厉前行——中华文化经典版本展(西部篇)”展览面积为2123平方米,展线长728米,展出中华经典版本约1743种(以代表性出版物为主)。展览内容分为“中华文明民族根脉”“延安精神红色血脉”“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三大部分,讲述以西部为主的中华经典版本故事。
“楮墨遗珍万里同风——丝绸之路版本展”展览面积为772平方米,展线长210米,展出有关丝绸之路的各类版本约600种。展览内容分为“凿空西域丝路贯通(两汉)”“通衢延绵殊方共享(魏晋南北朝)”“融汇通达盛世高峰(隋唐)”“中西交汇文脉绵长(宋元明清)”“谱写新篇筑梦大同(新时代)”五个部分,充分展现丝绸之路文明。
西安国家版本馆展览设计以绘画、图文展板、图表、互动多媒体、雕塑、油画和场景复原等为辅展展品,调集陕西存藏的文献古籍以及其他版本资源,同时利用复制品、影印件、照片等展品,丰富展览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图书装置和新媒体方式创意呈现,增加互动体验形式,体现展览主题、版本特性与时代特色。
西安国家版本馆开馆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目前,西安国家版本馆已接待集体参观600余场次,参观人数逾万人。
■ 搭建平台 扩大影响
2023年是西安国家版本馆全面履行职能的开局之年,也是搭建平台、扩大影响的关键之年,西安国家版本馆对标2023年全省宣传思想工作要点,按照中央总馆部署,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建机制、定规范、带队伍、促发展,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西安国家版本馆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定期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邀请专家学者作报告,组织开展研学活动,赴中央总馆、杭州分馆、广州分馆以及省内外博物馆(院)、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开展调研学习和工作交流。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按照中央总馆部署,拟定《西安国家版本馆发展规划(2023—2035)》。稳步开展版本普查征集工作,做好安保和典藏管理工作,启动实施古籍保护工程,开展濒危珍贵版本抢救修复工作。
同时,发挥我省科研院所、高校众多的优势,围绕十大类型版本,邀请版本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专家学者,组建西安国家版本馆专家库,成立专家委员会。联合开展版本征集、版本保藏、版本数字化等方面的课题研究,逐步构建新时代版本理论体系。
发挥版本馆的文明标识和文化名片作用,广泛开展版本文化及研究成果传播推广活动。逐步建立西安国家版本馆展览选题库,重点策划具有陕西和西部特色的古代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等专题展览。策划举办特色库展。加快智慧展陈建设,采用“线下+线上”方式,搭建“云展览”平台,让典藏版本“活”起来。建立展厅展品台账,制定展厅管理和维护制度,做好展厅管理工作。
发挥国家版本馆全民阅读阵地作用,打造“书香文济阁”品牌,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联合做好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策划举办“文济讲坛”,邀请专家学者推出版本知识讲座。加快借阅中心信息化工作,开发文济阁品牌文创产品,打造特色版本文化IP。
根据中央总馆的安排,西安国家版本馆不断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智慧版本馆。同时,健全完善党建各项制度,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加快人才引进和干部遴选工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作风硬的版本工作队伍,努力开创版本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征程上,西安国家版本馆将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陕西日报 记者 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