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永华
酒坊岩,位于汉中市西乡县西南部崇山峻岭之中的原左溪乡狮庄村,距誉为陕南“红旗渠”的西乡马鞍堰左溪堰头约0.5公里的下游,距县城约25公里。西乡左溪“酒坊岩的传说”,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
“左溪”水名,又名“峡河”,因位于峡口集镇左方,河水出峡口镇井坝村即注入牧马河,系牧马河一大支流,世称峡河为“左溪”。左溪乡特产鲜明,盛产生漆、药材、毛竹和“钢鳅鱼”(形似泥鳅,生长在河中,当地俗称“钢鳅鱼”);瓦道子石膏矿藏量丰富;交通方便,峡口——大河公路途经此地。2011年7月左溪乡并入峡口镇。
峡口,因村面左溪峡口而建,故名。该地为县境西南一重镇,古称“平定乡”。据史料推知,南北朝时曾为“丰宁县治”(县政府驻地)所在地。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大巴关巡检司(巡检司为中国元朝,明朝与清代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迁徙于此;民国21年(公元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陕入川时,曾休整于此地(据1986年版《西乡县地名志》载)。
酒坊岩,山势险峻,好像是被人用巨斧劈峭过似的。当你越过马鞍堰的渠坎,沿绿树丛中的小路,向山上攀爬约10余米,就到了酒坊岩的洞口,站在洞口的平台上,眼前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登高远眺,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到处翠色欲流;酒坊岩在怪石磷峋的山腰之间,危峰兀立,犹如一把利剑耸入云端。
站在岩下,只见一溪水从悬崖上直泻下来,像一个小巧玲珑的瀑布呈现在你的眼前,它没有黄山瀑布那波澜壮阔的气势,也没有泰山瀑布那一泻千里的威严。它只静静地向下流着,不时听到瀑布与岩石的撞击声,潭中飞溅起几朵小小的水花,清澈透明,这里就是酒坊岩,是左溪“名酒”的原产地。
传说,很早以前,岩下住着一对年迈的老太爷和老太婆,两人靠卖水过日子。远近的人们都喜欢吃这里的水。
有一天,这老太爷挑着水来到峡口集镇,只见街上提壶的、端盆的人来到早早地来到买水的地点,等待老太爷来卖水。当他气喘吁吁地放下扁担,人们便围上去急切地说:“先给我舀吧!先给我舀吧,都生怕自己买不到!”他连忙解释说:“不要着急,一个个来!”
然而,老太爷那里晓得,他挑来的水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变成了人人喜欢的好酒。凡喝过他的“酒”的人,无不称赞这酒的醇香。酒名远传贯山、柳树等地。慕名前来买“酒”的人越来越多了。
一天,这家老太婆对老太爷说:“这光卖酒也没个啥意思,要是有一些酒糟,喂上几条猪,不是更好吗?”他想,“是啊!有了酒糟,养上几头大肥猪,可以卖更多的钱。”于是,在一个夕阳西下的日子,他们便拿上香、纸钱去岩下乞求,说明自己的愿望。山谷传音,“去吧!你们马上就会得到酒糟的。”他俩听到这话,欣喜地回到家里,晚上安然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大早,老太爷拿着口袋来到岩下取酒糟时,左看右瞧,周围没有一丁点儿酒糟,使他大惑不解……当他双膝跪下舀“酒”端起来喝时,过去那种清香的酒味没有了,变成了平淡无味的水。
这真是: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无粮能出酒,还说没有糟。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叫酒坊岩,岩下还有老太爷舀酒时蹈下的脚印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如今,这里成为人们饱览绿水青山,参观马鞍堰宏伟工程,领略西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场景的精神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