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李淑红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李淑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查问题、找差距、解难题的关键环节,广大党员干部要离开位子多捉“活鱼”、放下架子以群众为师、俯下身子倾听百姓心声,让调查研究多沾沾泥土的芬芳。
离开位子“走出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考察调研50多次,从偏远山区到边关哨所,访民情、察实情,为我们如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切勿开展“材料收集式”调研,如果还是“按图索骥”“纸上谈兵”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调研,是难以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常到百姓炕头坐一坐、多和群众聊一聊,将调研“镜头”聚焦民生的关注处、事业的发展处、问题的集中处。
放下架子“沉下去”。“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开展调查研究,归根结底还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能上百姓的炕头聊天,能下农民的地头问计,群众感受不到官架子,才能真正打开话匣子,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收集起来、反映上来。
刘少奇宁乡调研,在大队部土砖房一住就是十八天;周恩来伯延调研四个昼夜,坐在村民门槛上唠嗑,这一住一“坐”,换来的是村民掏心窝的话。
俯下身子“暖民心”。名垂千古者无不立于民心,心中装着百姓才会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担当精神,就会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调研都会到群众家中坐炕头、揭锅盖,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铭记于心。调查研究多沾点“泥土芬芳”,才能破除“调查研究隔层纸 决策执行隔座山”的壁垒。“泥腿子”式干部,才能捂暖群众“心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