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榆林老街

发布时间:   作者:辛杰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辛杰峰

    

  凌霄塔在山上,榆阳桥在山脚。临着山,挨着桥,一尊骆驼高高地昂着头,长久地站立着。它像是要告诉世人:这里曾为“驼城”!那峰骆驼,它在毛乌素沙漠中,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向西;吞过风,含过沙,负载过一辈人的生活重担。那峰骆驼,它从未发出过一丝声响,却又像是已经道尽了古城的过往。
  路过骆驼的身旁,经镇远门,几步之遥,进入榆林的老街。整条街都是青石板铺就的,双脚踩在上面,那是踏实、厚重的感觉。步入街头,一抬眼,心里就有了判断:榆林老街,它的确是老了!老街的老,老在它的骨头,老在它的肌肤,老在它的子民。古色古香、韵味悠长。漫步在街上,眼前是楼阁,耳边是乡音,擦肩而过的人好像都似曾相识,也好像所有人都与你无关。整条街道有两公里长,你得一步又一步的,细细地走;你得一点儿再一点儿的,慢慢地品。从头,到尾。
  早在明成化年间,榆林老街就形成了。从南往北一直走,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纵列排开,这些镌刻着古城历史文化的建筑齐刷刷地“骑”在这条老街上。“六楼骑街”的盛名,就是由此而得的!看到这,你总要不由得惊叹:如此罕见的城建风貌是如何建造的?那必定是要去探个究竟的!堆砌起城楼的砖、瓦、廊、柱,附着岁月的痕迹,为走近它的人讲述着驼城的古今,这里也曾历经金戈铁马的慌乱,也曾有过门庭若市的繁华。几百年来,它们在风雨飘摇中,长久地挺立着,任观望它的百姓虔诚地仰望和探寻。
  踏上老街,眼里、心里都是亮堂的。直直的街道上,左右两侧都是店铺,门店敞开着,等着人们走进去。店家提高了嗓门,拉长了音:“碗饦……碗饦……”一声招呼,就让人忍不住去为一味美食而停下了脚步。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还有讨价还价的声音,老板高一句,顾客低一句,都是市井生活的气息。这条街上,铺子多得数不清,卖吃的,卖穿的,卖用的。老榆林城人吃、住、行能用到的物品,这条街上都有。除此之外,老街上还有存在了多年孕育着书香的书店。爱书的人,甚至是不爱书的人,也总要走进去。书本的香,总能让人沉醉。一起溢进老街的,还有咖啡的香。装修一新的店里,藏着咖啡、藏着美酒、藏着音乐、藏着故事。暮色苍茫之后,几家铺子的灯才会渐渐亮起,等待着卸下疲惫的人们到此来落座。这是老街古韵中藏着的新血液。
  一条街上,有喧嚣,也有幽静。在榆林老街上,要寻得几处文雅安详的地方,这绝对算不上难事。在陕北婆姨剪纸店里,剪纸艺人曹宏霞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红纸,剪刀落下了,花儿便生出了。她守在老街,守着老店,坚守着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重任。老街于她而言,是熟悉的,是寂静的,也是五彩斑斓的。纸上会生出花,石头也会歌唱。踱步向前,我还看到在店门口捧着石头雕刻的手艺人,他叫高树飞。一只小马扎放在门口,他坐在那儿,与冰冷的石头对话。在他奇妙的构思和精湛的雕刻技术下,如此普通的石头块儿竟会变成憨态可掬的狮子。石头和他,一定是互相成全着,一定是互相赞美着。就如老街与这些手艺人,它们也是相互滋养!
  如果要问,老街的这些店里,哪家最红火?排列在一众店铺林中的布艺加工作坊一定是首选,这些店多是专门为新人缝制床上用品的店,店家把名字也叫得喜庆。谁家的男儿要娶妻,谁家的女儿要嫁人,都要缝一床新被的。老街上的布艺店,总是挤满了挂着笑的父母。被套要大红色的、棉絮要上乘的、针脚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做这样的营生,没有几个人是带着怒气的。这老街啊,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生活的烟火气。
  走过长长的街道时,也总会被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所吸引。据统计,榆林老街上有七十多条巷道,有豆腐巷、李学士巷、盐市巷等。一个巷子有一个巷子的来历:因为人,或者因为事。这些巷子又通向一个个四合院里的一户户人家,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家长里短的生活百态。有人叹气,有人欢喜。
  来到老街,你看一眼,你听一遍,便会知晓:榆林人的生活百态,都聚在了这一条长长的街上。望不到头,听不尽尾。
  春风吹得不劲时,是该一脚跨入榆林老街的。去年冬天掉光了叶的那棵树又绿了,叫卖干炉的声音响起来了,院儿里的人从巷尾朝巷口走来了……站在榆林老街上,这困乏的日子,又活起来了!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