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三千年诗画长卷——读李青石先生新著《诗说汉中》

发布时间:   作者:李振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李振峰


前日,汉中市文联出版了《汉风古韵》系列丛书之《诗说汉中》《汉中石门》,虽刚面世,虽只两部,但很快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好评。

我的朋友李青石教授是《诗说汉中》一书的作者,我对他表示衷心地祝贺!

汉中,是中国文化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汉中,不仅有巍峨秦岭逶迤巴山和比长江黄河还要早得多的汉江,而且还有两千多年前文化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标志:有120万年前古人类生息的龙岗遗址,有发现了世界最早的7500年前水稻颗粒的西乡李家村遗址,有周朝国家级别的汉山祭祀,有辉煌于世一千多年的褒国和700多件精美神秘的城洋青铜器,《诗经》中有出自汉中劳动人民的《旱麓》等中国源头性诗歌,有刘邦从汉中起步开创了大汉王朝的拜将坛、古汉台遗址,等等。我认为,汉中不仅诗早而且诗多,浩浩汤汤,史不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众多的诗歌反映着汉中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也是应该传续的。但是,从纵横比较来看,从集中系统的采诗成书以传久远来看,我认为还略为不足。这次,《诗说汉中》的出版,是应时而生、光今裕后的文化佳作,也是汉中文化丛林的创新之作。

《汉风古韵》系列丛书《诗说汉中》等书籍为汉风古韵丰富了具体内容,补充了汉中的文化典籍资料,功善莫大焉!

《诗说汉中》的作者青石先生,以他富积的文化知识和传统学者的文化担当,给我们提供了文史方面的学习资料,让我们部分地回望到了三千年来的汉中历史。

孔子选编三百篇,奠定中国文渊源。青石诗说三百页,诗画汉中三千年。我虽是初浅拜读,但已深感受教。就这部书来说,积学四十多年,为此书不辞辛劳艰繁的青石教授够得上我称他一声李夫子!不能比为尹吉甫、许穆夫人,但也颇有毛亨、毛苌之风!

这本书具有四个特点:体裁新颖,独树一帜。全书按时序分为四个篇章:即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篇,唐代篇,宋代篇,明清篇。这样划分也契合我国诗歌文学发展的大致阶段。即:先秦启蒙,魏晋成熟,盛唐兴盛,宋元繁荣,明清中兴。

用诗述说,诗从何来?青石先生读过多少首诗?我说不清,他自己恐怕也说不清,我估计至少在六万首以上,因为他把《全唐诗》《全宋词》《元曲集》都看过。我数了一下,全书为四个篇章44篇文章32万字,共选用诗511首、典籍文章311篇,可谓集诗空前,含英咀华。那么,用诗来说什么呢?我看主要是说史、说人、说事、说物。以诗说史,按时序四部分来说加上诗句内容就是说历史;以诗说人,如说褒姒、张骞、李固、法照、岳震川、童颜舒等汉中人,说在汉中为官的阎苍舒、陆游、文同、严如熤等,还有或滞留或路过的曹操、王粲(灿)、大小李杜、岑参、元稹、李商隐、胡曾、苏东坡、赵忭、王士祯、张问陶、林则徐,等等。作者把他们的诗和生平简介一起说;以诗说事,如说张骞“凿空”、韩信拜将、五丁开道、秦王灭蜀、安史之乱、白莲教兵灾等;以诗说物。如说朱鹮,从《诗经》开始举诗引证,写了7页;苏东坡专写诗说洋县长腰米;《诗经》中说“南(秦岭之南)有嘉鱼”,说及留坝、宁强、勉县、略阳、褒谷等,写文5页;说洋县的黑米酒,引诗“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大姑小叔常在眼,却笑长安在天外。”作者是曹操后裔晚唐诗人曹邺,他写了在洋州为官时到乡村看到的情景,勤快乐观的农家主妇在安排活计,又看到大姑小叔说说笑笑,他说从长安来,而淳朴农民不知长安在何处。晚唐来到汉中的郑谷从略阳往宁强途中,看到罗村坝的海棠长势很好,欣然写下诗句,等等。至于以诗写景,那就很多了, 五光十色,满目缤纷。

引述结合,丰富多彩。采用的诗文有了,怎么来述说呢?我看是,以诗为主,以文为辅,大量的还有青石先生自己的述说。由于他学养丰厚,春秋笔法熟稔,故能妙笔生花、收放自如。胸中有情怀,笔下自然有境界。此书做到了文章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主辅清晰、跌宕起伏,文字生动、引人入胜,史文相伴、雅俗共赏,言词锦绣、风采斐然。 如用7页写了“诗圣杜甫汉中行”,用11页写“边塞诗人岑参在汉中的生活与交游”,用15页写了“东坡笔下的汉中山水”,用15页写了黄裳、吴泳、杜范“南宋诗人的三首《汉中行》”,用11页写了“王士祯诗中的蜀道与汉中山川人文”,用6页写了“岳震川诗歌对白莲教起义的记录”,用10页写了“严如熤诗歌中的汉中情结”,用15页写了“东坡笔下的汉中山水”,等等,诗文皆美,文字生动,脉络清晰,意趣横生。同时,也是难得的文史资料。

纠误补史,正本清源。这本书诗文并茂,引据充分,反映和记述了汉中的人文山川,历史的精釆华章,人民群众的朴实淳厚,往昔岁月的苦难辉煌。作者治学严谨,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力求精准无误,不留谬误和遗憾。如“骆宾王笔下的汉中石门” “王勃诗中的汉中田园风光” “五丁开道,青泥盘盘” “汉中走出的诗僧 法照大师” “唐诗中的洋县黑米酒” “东坡笔下的汉中山水”,等等,阅之使人如开茅塞、耳目一新,钩沉补缺,十分难得。

诗文皆美,相映生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石所选五百多诗和三百多篇典籍文章,都是他精挑细选的名人佳作。我认为,担任这部书的作者,不能说是非谁莫属,但是,自古以来,好诗妙文多如山海,选出与汉中相关的好诗佳文并述说历史,确也并非易事。青石先生长期敏而好学,诗文浸润,厚积薄发,佳作迭出,硕果累累,文化界享有颇多好评。从本书选用的八百诗文来看,都是堪称典范并运用恰当。青石先生熟读经史,文笔流畅优美,所写的四十余篇文章都是充满意趣、诗韵悠长。

何人不起故园情。文同、严如熤等在汉为官的外地人士在许多诗中都表示出对汉中的深厚感情。如文同说汉中风光诗句:“爱之欲把入图画,世无好手将奈何。” “汉中——陆游魂牵梦萦的地方”一文,列举了陆游的51首诗,充分地表现了陆游的汉中情结。未到过洋县的苏东坡写了大量与文同唱和的美好诗篇,《寒芦港》诗写:“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可见那时东坡先生就认为汉中如同江南了。还有岑参盘桓汉中时写下“花疑褒姒笑,栈息武侯征。”“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等。林则徐写下了“但借先生半弓地,不须辟谷也登仙”等诗句。王士祯诗句中说“川原尽沃野,天府如汉中”,等等。一些路过甚至没到汉中的诗人也是饱含情意地夸赞汉中。当然还有本土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还有青石先生的浓情厚意。青石先生原籍安徽,因长期生活于此,早就把汉中视为家乡,书中的大量文字充分表现了他对汉中的桑梓情怀。他在《古代诗词中的张骞》文中,选用了杜甫、梅尧臣、王维、文同等31位诗人的41首诗,用10页进行了热情赞颂,充分表达了他的敬仰之情。

挥毫落纸如云烟。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诗情画意,就是诗如珠玉、文章灿然,阅之赏心悦目,读之如沐春风。本书涉及的诗人有:曹操、大小李杜、王粲、王勃、骆宾王、武元衡、温庭筠、岑参、薛能、卢照邻、沈佺期、元禛、刘禹锡、李商隐、胡曾、郑谷、石介、赵抃、文同、苏轼、苏辙、陆游、范成大、辛弃疾、阎苍舒、汪元量、郭元柱、赵贞吉、何景明、吴崇文、孙昭、王士祯、严如熤、张问陶、林则徐,等等。还有唐朝洋县走出的著名高僧法照,辞官回家的洋县乡贤大文人岳震川等,让我们集中看到了这些诗歌大家写及汉中的华美篇章。他们之中有少数人没有到过汉中,这个不是问题,如郦道元的足迹未到秦岭以南和长江沿岸,也写出了介绍一千多条河流的《水经注》,并成为我国最权威的水道专著。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著名“前七子”之一,是成就卓然的大诗人,与李梦阳并称当时文坛领袖,其诗效法汉唐,风格上崇尚老杜。《明史˙文苑传二》说:“何景明志趣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风。” 何公写诗一千六百多首,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任内来过汉中并写下了多首诗篇,他写栈道《青石崖栈》中有“侧行青石栈,谁能久延伫”诗句,我想,不知青石先生的名字与此诗可有因缘否?

汉中形胜关秦楚。写下这句诗的清代四川遂宁人张问陶,是乾嘉时期的著名诗书画家、享有盛誉的大文人,他经过汉中次数最多,六次行走秦蜀栈道,都是跋涉于褒斜道、金牛道,他在古道上写下了二百多首诗。由于他的眼光、学养,这句诗指明了在国家的大范围中汉中几条古道的重要作用。谁都不敢轻视的秦岭巴山撗亘于中国中部,造就了汉中自古就是连接南北沟通西东的重要枢纽,形胜天下,兵家必争。曾几何时,汉中的先民开辟林莽,翻山沿河,践草为径,艰辛找寻,开辟了北通关中的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还有南去巴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大禹、褒姒、司马迁为证,張骞、李固为证,石门云栈和邮亭驿站为证,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为证,汉中通向南北的几条古道都曾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大道。汉中七条古道路,堪称半部中华史。数千年来,无数文人在这几条古道上留下了优美诗词,还有石门、栈道、摩崖等遗存,都是汉中人文历史的精采华章。青石先生《诗说汉中》釆用的五百多首诗歌中,与汉中古道相关的要占一半以上。我想,若专写一部《诗歌里的汉中古道》,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十分沉实见精神。清代诗人李文治《书船山纪年诗后》一书中“一代风骚多寄托,十分沉实见精神”的诗句,用于评价《诗说汉中》及作者,我认为也是适合的。作者对所引用的诗文,全都说清了时代背景和写作缘由,每句诗都有含义解释,“事非经过不知难”,真是不容易啊!因为举证确凿,文字朴实,当然真实可信,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都说汉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悠久不假,但真实的历史并不全都是平安辉煌。且不说先民艰难开辟道路、修地抬田、烂缕陋食,确实还有灾害无数、兵祸连绵。嘉庆年间,始自湖北的白莲教起兵,横行祸乱湖北、陕西、四川数省,攻守杀伐长达十数年,百姓深受其害,惨遭杀戮、血流成河,汉中正是兵灾的重点地区。洋县大儒岳震川用大量诗文记载了当时的惨烈状况,岳公悲愤写道:“天乎天乎,寇杀无辜。巢倾卵毁,不留半雏。” 还写下了“内草沟中血模糊,头颅遍地惊林鸟。”这样令人异常惊悚的诗句。同时期的洋县诗人童颜舒也写下不少诗作,生动记录了当时的苦难,如“天上寸寸花,人间寸寸血。谋食既无所,苦寒何可说。” “可怜人被灾,殃及草与木。计或翦根惨,刑或剥皮祸。”读之使人悲叹唏嘘。祸虽远,事未忘,至今,洋县一些老人说坏人时还有“白莲教”之称,骂人时还有“把你个白莲教”之句。

史籍称“贾逵问事,许慎无双”,追根究底,问事不休,青石先生有此认真做学问之扎实作风,必是坚持“用心为文” “文之为德也,大矣”之准则,所以才能创作出补史传世、续文化人的优秀典籍。这部书,不是专门地说诗论文,也不是学术考据,阅之可令人超越时空,神遊八极,不但说之有理,更是说之有据,因为涉及数千年,诗多文繁,旧文新篇,时序为经,旁证博考,整理排列,工程浩繁艰巨,确实是十分不易。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阅读《诗说汉中》,我们可以了解和看到汉中三千年的风云变幻、苦难辉煌,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几乎被时光带走的时代气息,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推动“全民阅读、书香天汉”活动,促进“绿色发展,汉风古韵”的汉中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诗说汉中》的成功面世,是市文联也是青石先生对汉中文化事业的一大贡献,值得我们品读和珍藏。

 

编辑:西亮           责编:高思佳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