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树民
文学创作,有时似乎是个人兴趣,有时似乎又是一种社会责任。
退休之后,有了时间,也有点闲钱;而我又不大吸烟、不会饮酒、不打麻将、不热跳舞,只是喜爱旅游。儿女们的日月不错,我的退休金尚有节余,身无大碍,足力强健,除胳膊因骑车子摔倒受伤留下后遗症之外,没有太多的老年性疾病。最意外、最值得庆幸的是,原有的高血压在天南海北的转悠中,竟然不治而愈,于是,就随各种旅行团国内、国外的转悠。在转悠中爱听、爱问、爱瞎琢磨,回来后总想把这些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感受变成文字。我去东南亚回来,创作并出版了18万字的《东南亚风情》。此后,赴西欧11国和东北亚日、韩回来,创作并出版了23.7万字的《多彩的世界》。在编辑出版我的文集时,我又将《东南亚风情》《多彩的世界》的内容经过增删,加入《俄罗斯纪行》13篇,作为《吴树民文集》的第四卷40.4万字的《奇幻的世界》推出。
我的文学创作,和有些人喜欢下棋、聊天、弹琴、绘画、唱歌、跳舞、吸烟、饮酒、打牌一样,纯属兴趣爱好,绝无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影响、开拓美好未来的壮志和野心。
我这几本游记面世后,读者反映不错,特别是年事已高的读者,有人对我说:“看你的游记,就像跟着你也游览了一下这些国家,饱览了这些国家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变迁、景观遗存、民俗风情……很有趣味。”有人直接给我打电话:“我年迈体衰,手头拮据,出国不便,看了你的游记,等于我也出了一趟国……”还有精研文史的朋友,将读后感写成文字,刊发于省级报刊。读者和朋友们的鼓励,让我兴奋,使我觉得自己的笔耕尚有一点作用,也坚定了我外出旅游归来继续倾吐胸中“块垒”的兴趣和激情。
“东风夜放花千树”(宋·辛弃疾《青玉案》)。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崛起,令全世界瞩目;国民的收入,几乎年年增长;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地改善。出国旅游的范围和人数,日新月异,逐年飙升;然而,由于物价上涨和生活成本不断增大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出国旅游的总人数,尽管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但是在14亿国人所占的比例,仍然不是很大。有的朋友不无羡慕地对我说:“咱们周围,像你这样能去这么多国家看看的,绝对没有几个,而又能写成文字的,更是凤毛麟角。你有义务将你的所见所闻写出来,让大家分享,也让大家沾沾你的光!”我若不写,岂不愧对朋友的殷切期望?
朋友越对我寄予厚望,我越感到压力山大。出国旅游,大多是走马观花,甚或是跑马观花,自己的所见所闻,未必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自己的所见所闻,不过是沧海一粟;自己所撷取的,不过是一鳞半爪。看的也许会看走了眼,像我们观赏某些魔术表演一样,可能会以假当真;听的也许会听走了音,像听我们国内某些喝了人家一点肉汤的专家权威在替人家瞎吹冒捧一样,常常很不靠谱;就是用相机拍照的,也很难判定就绝对准确、真实,谁能保证那不是外国的面子工程或政绩景观?正如湖北房县凤凰山观音洞那副楹联所言:“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就是告诉我们:万物之上似蒙纱雾,双眼所见亦非真实,双耳所听也有虚言,诚心,静气,方可见其真假。
“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东汉·王充《论衡·艺增》)。以我的所见所闻,外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美国的不少公路,收费虽然不高,裂缝却有不少;公路两旁的草地也不大干净,有的还很脏,塑料盒、脏纸片和不知名的污秽之物,比比皆是。在美国的公共场合、闹市区、各种广场、机场候机大楼,均有可饮用的清凉的免费自来水,让人称道、点赞。然而,五花八门的“俱乐部”令人瞠目、鄙视。加拿大的自然风光秀美,配套行业的服务质量却令人不齿,甚或愤慨。英国的道路,因为尊重私权,常常歪歪扭扭,难有笔直宽阔的大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空气清新,我原来经常吐痰,在澳新旅游十余天竟然无痰可吐;但是物价昂贵,服务差劲。柬埔寨的孩子自信自立自尊,然而国家经济发展滞后,民生比较艰辛。印度的景点,几乎个个富丽堂皇,而穷人的生活、住所,贫穷寒酸得让人瞠目乍舌……
纵观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自省、积极向上、奋起直追、敢于超越的伟大民族,已经震撼世界。然而,仍应该寻找我们和其他国家的落差,审视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国家、民族的一切先进东西,提高、丰富我们的优秀潜质和创造实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哪怕历史再悠久、文化积淀再深厚、经济发展再快速、国家实力再强大,倘若长期闭关自守、坐井观天,缺乏和域外文化的交流、碰撞、磨合,那么到最后,怕是上至庙堂,下到百姓,就都会变得愚不可及,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进而使得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万劫不复之中。如果常以“老子天下第一”,笑话别人,就会像乐山凌云寺那副楹联所云:“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下联)。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上联)。”中国历代封建社会,宋朝和清朝的经济实力,在环球屈指可数,但是能敌过异国的制新强力、坚船利炮吗?当然,吸收外来先进的东西,还必须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实,对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何尝不是必须如此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会以崭新的姿态,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部游记集收入拙文89篇,其中部分作品,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文化艺术报》《西安日报》《陕西工人报》《加拿大社区报》和《东方商旅·云中文化》《金秋》《视界观》《西北文学》《秦都》《检察文学》《大秦文学》以及人民网、搜狐网、人民网国际、SO资讯·国内首页、新浪科技网、加拿大社区网和西部发展资讯网、新陕网、《西北·大秦文学》、阅文艺网等传媒刊发。其所以未在文后一一标出,是翻阅一人多高的大堆样报样刊,实在是有心无力。
这部游记集收入的拙文有无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文学性?能否引起人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一点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见仁见智,那就由读者评判了。
2022.9.18初稿 2023.2.12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