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良彪——在征山治水中守初心担使命

发布时间:   作者:刘春苗  来源:榆林日报

高西沟简介

高西沟距县城20公里,距210国道75公里,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农业村,目前,村上在册人口585人,195户,有3个村民小组,有38名党员,两大姓,高和姜。村内总面积4平方公里,有40座山、21条沟、126个堤坝、环山8公里。林地面积现在达到2153亩,其中苹果园1000亩,挂果700亩,亩产值平均4000—5000元。坡地有200亩杏,80亩山地中,全都是红果,山上建成了“高西沟水保生态展室”和生态防护林区、经济林园区、坡面基本农田区、沟道高效农业示范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示范点、养殖示范户、新能源利用示范户、农家休闲园等示范教学区,被誉为“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

高西沟发展历史

高西沟的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八十年代以前,确立了 “三三制”模式,即:“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开创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的先河,走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1962年人民日报以《山区农业的生命线》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高西沟,1965年授予农业学大寨的典型。

第二阶段就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是无人问津的二十年,也是最艰难的二十年。

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高西沟人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形成了林、牧、农“三二一”的新生态产业结构,即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近年来,高西沟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总结出了“综合治理,保证水土不流失;打坝淤地,保证退耕不反弹;多种经营,保证收入不减少”的宝贵经验,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多项荣誉。

高西沟这个村子历史悠久、光荣。有两个原因,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以及历届榆林市委领导班子的高度关心;二是中央媒体和各级媒体对高西沟成绩的肯定。

今后的打算

实践证明,高西沟的做法是对的,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今后,高西沟一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旅游产业,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学习经营理念;二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尊重自然,维护自然,创新发展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型农业、补充自给型农业的林草田种植新模式,提高村民收入。

编辑:夏雨 张瑞琪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