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陕西三印社参加首届全国印社邀请展暨全国印社社长高峰论坛
浅谈欠发达地区印社生存与发展——以汉中石门印社为例
在全国印社社长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汉中石门印社社长 薛继军
(广东广州 2019年12月22日 )
各位与会代表:
借此机会,以汉中石门印社为例,浅谈欠发达地区的印社如何应对现代社会,做好自身生存与发展。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80万,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一、汉中石门印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从汉中石门印社三十一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窥见欠发达地区的印社生存与发展。汉中石门印社自1988年1月8日成立至今,已走过了31年的历程。成立伊始,只有社员成员13人(含印社顾问、社长、副社长等),首任社长为何挺警,副社长为翁嘉礼、钟林元。1988年一人入展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首届篆刻评展》(白波),1989年西泠印社主办《全国首届印社篆刻联展》,我社何挺警、翁嘉礼、钟林元、黄晨、薛继军、高小平等六人篆刻入展,作品入编《全国首届印社篆刻联展作品集》;1991年,印社入编《当代印社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庞裕洲、何挺警、翁嘉礼、钟林元、白波、高小平、薛继军、宁明智等八人篆刻作品入编《当代印社志》。
成立31年来,取得的初步成绩是:
(一)坚持按5年办一届市级篆刻展
1995年春节,汉中石门印社在汉中市中心--北街口街心花园举办了印社首届书法篆刻展,成功举办户外展览模式;1997年举办了石门印社迎香港回归暨印社成立十周年书法篆刻展;1999年开始,每五年举办一次市级篆刻展,同年岁末,举办了汉中市首届篆刻艺术展,在《书法导报》第四版发表篆刻专刊;2006年和企业有识之士联手举办了《汉中市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出版了作品集小册子;2010年和印刷企业合作冠名,举办了《汉中市第三届篆刻艺术展》,出版了展览作品集;2015年5月18日举办的汉中市第四届篆刻艺术展,它代表了汉中市这一时期的篆刻创作状况 , 发现了一批篆刻新人 ,在展览的同时,出版了篆刻作品集。这次展览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书法篆刻专业报刊《书法报》《书法导报》,并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报》进行了报道。可以这样讲,在地级市,按届展举办篆刻展,是汉中石门印社的一大特色。
(二) 坚持“开门”办印社
印社成立之始,全市符合条件的仅有13位篆刻家,其后在1995年、1997年十周年纪念展、汉中市首届、二届、三届篆刻展后陆续吸收新入社社员76人,四届篆刻展后吸收新入社社员46名,目前汉中石门印社拥有社员135人(含11名已故篆刻家),其中有近50-60人,因生存问题,外出打工和发展,有近20人因工作变动,调离汉中,到外省谋发展,尽管如此,仅最近10年时间,社员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和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篆刻展、新人展、刻字展、老年展和其他单项展的作品累计达20人(次)以上,在陕西省书协、陕西省现代刻字研究会主办的相关主流展上有近60人(次)。社员出版专著及作品集10余部(郭荣章《石门汉魏十三品》、《汉三颂》、《石门石刻大全》;《徐毓泉书法集》,《徐永锡书法选》,何挺警《书法篆刻选集》和《瓦砚斋墨痕》,张敏之《苑川文存》,《庞裕洲篆刻选》,《李白瑜篆刻》,《薛继军篆刻选》,王景元《半耕堂文辑》,陈华春《土斋土话》和《羌文化砖刻》等)。有此可见,汉中石门印社“开门办印社”的办社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印社更具有吸引力和活力,同时也增强了汉中石门印社在全省印社中的份量。自2003年起,还坚持每年秋季举办金秋雅集活动。
(三) 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为精准扶贫服好务。从2014年起,社长带头多次深入佛坪县金砖沟近40次,每次行程260公里,协助我社杜彦欽第一书记积极开展“文创”扶贫项目和“梓桐园”、“枫橡居”、“石桥庄”的建设,创建“石礅河镇金砖沟文创基地”,参与扶贫养蜂众筹等活动,把“山乡游”与“文创”相结合,希望结出丰硕的山乡文化之花,组织会员和汉上知名人士给金砖沟村民三年义写春联800余副,捐赠书籍500余册和书画作品89件;2018年金砖沟雅集活动,迴龙寺村给在设立创作基地并为迴龙寺村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8位社员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扶贫事迹登上了《陕西日报》和《汉中日报》。
坚持服务社会。在汉中农行和健康大药房每年书写春联活动中,总能见到印社人员,尤其是在农行写春联坚持23年,为金砖沟写春联坚持三年,其中一次,副社长高小平坚持到晚上,仍打着手机电筒为村民写完最后一副春联,已是华灯初上了;汉中“惠德堂”中药馆篆刻logo标志征集和评选活动,得到企业认可,承诺全部兑现,赢得较好口碑;坚持尊老敬贤。和汉台区书协携手,连续13年清明节为艺术前辈扫墓,缅怀已故的汉中艺术前辈徐毓泉、何挺警、张敏之、陈竹朋等;坚持公益活动。2016年为“中国狮子联会陕西天汉服务队书画篆刻拍卖专场”无偿提供拍品,拍的善款6万元;2019年印社还邀请潘齐鸿老师为印社和书协举办了太极拳公益学习班等。
(四)积极组织参与省市级和全国性展览。坚持组织参与主流展览不动摇,2014年组织青年书法家参与《墨韵·汉台区十一人书法联展》;2016年《汉中“石门遗韵”隶书展》多名社员入展;同年,《西安城墙篆刻艺术展》2名社员入展;《印记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百品篆刻展》4名社员(薛继军、李宝林、杨柳等)入展;《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书画邀请展》七名社员入展(王景元、王大中、薛继军、王晓华、高小平、陈继云、张龙天);由文化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现代刻字展》我社十四人入展,四人作品入选;今年《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现代刻字展》我社十六人入展;积极组织参与汉台区书协暨石门印社成立三十周年作品展《书香汉台作品集》;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丝路遗风’黄土陶瓷印刻作品展”,由渤海大学主办,全国受邀27人,陕西受邀两人,我社薛继军篆刻作品受邀,作品在全国7个省会城市陆续展出,作品集由西泠印社出版;在刚刚公布的全国第五届西部书法篆刻展汉中入展1人(刘冯),也是我社社员。
(五)坚持专题活动,推广篆刻艺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石门印社以实际行动践行“艺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选取十九大报告经典语句,用汉中珊瑚玉印材,以篆刻艺术形式创作,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广汉中珊瑚玉文化的篆刻专集,以此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程;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汉中栈道》,已于2018年8月6日正式播出,在中央9台先后播出5次,汉中石门印社5名同志参与其中,在该纪录片中有大量刻印及访谈镜头呈现。
(六)适应新形势,创办自媒体。石门印社2013年出版了社刊《石门印社》,2014年正式开通“石门印社”微信公众号,印社微信公众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2月29日开始举办月度命题刻以来,一批年轻人脱颖而出。为锻炼和鼓励大家的参与度,印社从2018年6月开始,对以前的篆刻命题活动进行改良,每月进行一个命题竞刻,月初安排,次月将征集到的命题篆刻作品,集中发一期网络展,对评为优秀作品的作者,奖励名家作品集(非卖品),主要通过印社这个平台,创造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印社成员重在平时的创作积累,成效显著;2018年举办传统节日微信网络展,在元夕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印社组织社员,以应节的古今诗词进行书法小品创作,以我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展示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今年还推出“每月一星”活动,推出篆刻新人。这是印社31年来适应新形势的重大举措,取得良好效果,还被其它印社效仿。
(七)加强与国内外学术团体、高校的联系和交流。印社多次与外国、外地印友、学者、学术团体、大学书法篆刻专业教授、研究生在汉中交流,共同研讨汉中瑰宝“汉魏石门十三品”,交流艺术,增进友情;2014年至今,与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明德印社、石峰印社等连续5年组织书法研究生团队来汉中参观和交流;渤海大学、郑州大学、兰州大学、日本友人、咸阳书学会、胜利油田印社等也组团来汉中与印社交流和互动。
(八)汉中篆刻艺术走出国门。2012年汉中刻字团队(薛继军、夏义录、何文新、赵学勇、张传华、王晓华、刘海潮、贾永福、张健、冉志新10名社员,其中薛继军、夏义录、何文新、赵学勇、张传华5人赴韩国)现代刻字赴韩国交流;2014年刻字又赴新加坡交流;2017年篆刻作品赴日本交流。都有作品集出版。
(九)关心印社社员。本届理事会特别体现人文关怀,关心社员及家属身心健康,大爱无疆。2015年9月为印社社友赵开平因患肝病,印社号召大家进行了捐助,捐助人民币三千元,全额送达赵开平本人;2019年9月,我社社员李志龙的14岁女儿患白血病,我社又一次号召社员献爱心,短短一天内捐助1万余元(不含水滴筹捐款)全部送达李志龙本人。
二、基层印社存在的困境
实事求是地讲,篆刻艺术毕竟属于小众艺术,尤其在现如今,高科技和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影响着每个人的方方面面,地区印社既不像省级社团一样有经费补充,有人员专设,有专门社址和办公地址,而市级社团基本没有经费支持。靠的是一辈一辈印人的坚守和支撑,甘苦自知,虽苦犹甜。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仍存在着不足 ,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维系印社发展资金方面匮乏,汉中石门印社从成立至今,经费一直处于短缺状态,致使许多设想不能付诸实施。在经费方面,汉中石门印社基本是靠印社主要成员的努力取得赞助与支持,因为经费问题,有时存在“尴尬”境地。
二是与社员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及方式相对较少 ,近七年来,每年虽在春节或元旦之际,印社微信公众号新年发布《新年贺词》,均有主席团成员分别执笔,但平时的联络不够多,全体社员相互的信息传达不够。
三是学术方面的活动不多,也是印社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汉中石门印社成立之初 ,首任社长就希望印社能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 ,增强篆刻理论水平,印社成立初期,除参加过西泠印社首届印社联展外,今年是第二次参加全国印社篆刻联展。
四是印社对外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印社成立31年来,主要紧跟西泠印社和终南印社的步调,将主要精力放在西泠印社历届篆刻评展和陕西省历届篆刻展上,缺少创新机制和举动,对外宣传的力度还不够。
三、展望未来,充满曙光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人们的精神和文化追求更加丰富,面对当前网络时代,对印社和每一位社员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在篆刻艺术的艺术实践和理论中,树立对篆刻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举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大旗,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篆刻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
(一)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解决印社发展资金问题。要不断完善印社本身的“造血功能”,使印社的发展逐渐得到资金的保障。
(二) 加大力度开展学术性活动,今后印社的社员要在不断提高创作水平的同时,要增强学术活动。
(三) 加强对印社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宣传,提高印社社员在社会中对其认可的份量。
(四) 采取措施,扶持和发现新人,必要时创办篆刻培训,为汉中石门印社培养后备力量。
篆刻是一个相对来说,艺术面比较窄的艺术门类,它的受众面,相对书画比较窄的。所以这就更加需要我们所有从事这一行、爱这一事业的所有同仁们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用传帮带的方法,不断地把篆刻这门艺术事业能够继续下去,发扬光大。
我们都在各自的艺术朝圣路上,为到达心中的彼岸,还需要加倍地努力,还需要更多的阳光与雨露。我们应该坚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有信心展望,我们的未来,充满曙光,我们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因为我们热爱它。
编辑: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