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的记忆——读康铁岭长篇小说《书院门1991》

发布时间:   作者:李健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李健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一个梦醒的作家,一头奔跑的雄狮。60岁开始创作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且一发不可收:20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书院门1991》(陕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版);两年后,第二部超百万字长篇小说《马道2001》已经提交陕西师大出版社;现在又开始创作《豫剧2011》。

 康铁岭《书院门1991》如评论家李星老师所言,是一部举重若轻的社会历史画卷。而他的“古城三部曲”系列,从三个时间维度抒写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变化,犹如一卷厚重、斑驳多彩的《清明上河图》,同时也是几代人年轮的记忆,更是一套以史为骨、以市井苍生故事为叙事载体的鸿篇巨著。故赋诗一首以为赞:浐霸桥边杨柳绿,满园春色乱花心。古城三部惊文苑,康老宏图万马吟。

 

一、书名的三角形结构及作品的网络线条,凸显作品的艺术特色


 作家康铁岭每部长篇小说都具有一个鲜明的特色,书名即是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简单的同时又包含着一种玄机。“古城三部曲”似一个大三角形,第一条边是《书院门1991》,展示改革开放初期市井生活百态;一条边是《马道2001》,展示着改革开放发展时期;第三条边是《豫剧2011》展示改革开放成熟时期。三个维度以普通百姓生活故事为缩影,反映改革开放的阵痛与成就。

而每部长篇书名又构成一个小三角形,以《书院门1991》为例:书院门是地名,自古以来是达官显贵的居住地、书院门是西安市中心的一条有名的书画贸易街,更是文化旅游的市场,书院门在这里是书名的一条边。1991是时间,也是改革开放初期阶段的里程碑。次年1月18日,邓小平南行并发表“南方谈话”,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一首《春天的故事》响彻祖国大江南北。1991在这里构成书名的另一条边。有了地点和时间两条边,第三条边自然便是空间,空间里自然有景物、人物、故事,这就使得书名有了立体感,从感官上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

 《书院门1991》是一部以市井为题材的小说,反映市井人物的自然人性存在状态及社会属性的价值。小说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叙事,所谓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就是恩格斯所说的:“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广义理解,或者如别林斯基所说的:“文学应该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应该是社会赋予它以生活,而不是它赋予社会以生活。”从现实主义创作的特点来说: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细节方面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书院门1991》所涉及的行业、人物众多,故事情节色彩斑斓。作者对故事情节驾驭能力很强,小说的情节由主要人物及接连不断出现的次要人物故事串联而成。写法排布酷似网络图的布局:主要人物是小说的关键线路,次要人物是小说的一般线路,而次要人物和过客人物与关键线路又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故整部小说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西安书院门《书院门1991》宣传   金苗摄于2020年10月22日


二、广角的叙述视野、跌宕的人物命运,成就了小说的时代感和厚重感


 《书院门1991》是改革开放初级阶段特殊时期的市井人物的生存状态。大概1970年前出生的人,对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变革记忆犹新。这一特殊时期的主要特征:其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全国上下进行各种方式的改革探索,而改革开放过程从上层而言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其二,农村解决了温饱后的剩余劳动力向市场经济迈步。而各大企业的改革,如火如荼,进而出现了大批下岗工人,为了生存各显其能。其三,人才及劳动力开始大量流动,趋势是从农村到城市,地方城市向中心城市流动。其三,国门打开后,西方文化和意识涌入国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开始碰撞,人们传统的“三观”受到了颠覆性的震荡和冲击。

《书院门1991》从多个维度体现了这一特殊时期市井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小说围绕来自华阳县的穷教师晏子敬,和同样是从小县剧团出来闯荡的女演员李雯的爱恨情仇,以及一系列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与文化背景的人物命运,生动地展示出特定历史时期真实的社会风貌,淋漓尽致地把那些为了生计和发展来到书院门创业、做生意的人物,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描写出来,为我们记录了在特定历史时期小人物的真实生活与社会状态。小说采用广角的叙述视野,如多机位镜头联动拍摄,场景涉猎城市、乡村、宾馆、录像厅、路旁小摊等等。小说人物众多,除了主角晏子敬、李雯外,还有“大拿”赵先生、孙道台的后人孙府生、书法家张大圣、市管所冯所长、卖毛笔的上海人王阿四及媳妇章小惠,街面混混王魁、能掐会算的王先生、蹬三轮车的刘小虎、画画的于松霞、潼关金矿的雷老板、王处长,还有卖假字的假和尚、崆峒山的漂亮道姑灵仙子等等。作者通过对男女一号人物爱与恨、情与仇、生存与发展的过程描写,搭建起形形色色人物的网络关系。在众多的人物和场景下,广角的叙述却能够层次分明、主次有别,长镜、短镜切换,远景与近景结合,谱写了改革开放初期,以书院门为中心的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交响曲。


西安书院门《书院门1991》宣传点   金苗摄于2020年10月22日


三、复杂的人性描写,成就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创新性


 《书院门1991》忠实于生活的偶然性和多维性,因果错位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生活的原生态及人物命运的复杂性,也成就了作品的又一特色。

谈到人性,自然牵扯出关于人性论的学说。在人性论的思想体系中,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人之为善,人之所以不为善,是背离其本性的。人的恶是由于后天环境影响和主观不努力造成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生下来就有极大的欲望,喜欢名利好斗,后天的教化得到的善,并不是人的本性。西汉扬雄的“性混合论”思想:人性有两重性,认为通过修身可以去恶行善,后天的教化影响一个人性的善或恶。而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实我”,一个是“真我”。“真我”是理性主导的我,“实我”是情感主导的我,“真我”因为善性的约束而高于恶性欲望的“实我”。我本人更认可哲学家康德的学说。

 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无疑是社会转型期,它对人们的传统社会秩序、心理秩序形成了巨大冲击。出现了贫富分化、金钱至上、伦理丧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也有一系列无法回避的矛盾及社会现象。例如:生存压力和人性的尊严,孰轻孰重?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灵与肉,以什么标准界定?当生存和保障成为人的第一需要的时候,何谈自我实现以及人格的完善?在物欲膨胀的时期,如何才算自立、自强?

 透视《书院门1991》,我认为作者对复杂的人性描写及社会现象的定位是客观的,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成功的。例如对于李雯的塑造:李雯因为在小县城里与人偷情,遭丈夫扫地出门,被迫到西安来“讨生活”。对李雯开放大胆的性格的描写,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宴子敬和李雯看完黄色录像后回到房间,李雯在床边迫不及待地对宴子敬说:“来,过来,今晚要让你这个老鬼放开,一定要像刚才录像里那个外国人那样整我。”她没有半点传统妇女的羞怯感。

 随着小说情节的不断发展,李雯身上的三个特点:“艺”“义”和“疑”一一表现出来,让人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但李雯敢做敢干,性格直爽,又非常讲道义。比如她赠送给赵先生、王魁大哥大,承诺给落魄的孙府生养老等等举动,都体现出了“义”字。她游走于繁华都市,长期厮混于欢场,在金钱诱惑下,在“笑贫不笑娼”的社会伦理观不断拖拽下,她背离了凭借自身艺术才能发展的道路,背叛了同居情人晏子敬的感情,选择了以“色”易“利”。李雯在“实我”与“真我”之间,她是个被社会物化、灵魂麻木的悲剧式人物,其遭遇具有时代的烙印,她的命运有社会普遍意义。

 小说的另一个人物章小惠,堪当小说中的女二号。她是个来自上海的生意人,和男友小王一起在书院门开店卖毛笔。

 小惠长得漂亮,成为书院门一条街上“最靓的女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美貌被称为稀缺资源,拥有漂亮脸蛋的小惠是个会利用自己优势的女人,这让她在书院门混得风生水起。她具有开放性的情怀,又有上海女人的精明。

 她和小王以夫妻名义生活多年,却并未领结婚证,这说明她有意给自己未来留下了可变化性。她对王魁炙热的追求半推半就,但并不像大多数女人被情网俘获。她在被攫取的同时,完成了对有利资源的反攫取。最后以绝情的姿态,又跟着善于投机,因为贩卖盗版书而腰缠万贯的刘经理南下去发大财。这让王魁、小王以及书院门的一众人目瞪口呆。

 小说的另一个人物于松霞,她区别于李雯和小惠,是小说唯一一个出淤泥而不染、具有自强精神的女性。她十三岁就去城市打工,混到十九岁,依然在摆地摊卖菜。仅仅跟着一个摆地摊画人像的老师,学了七天画画,她就敢于把行李一提,到文化人聚集的书院门投奔亲戚王魁。她在绘画方面有特殊天赋和才华,同时也是一个性格朴实、待人真诚的厚道姑娘。在赵先生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勤奋成长为书院门独一无二的一位年轻艺术家,一幅人像画能卖到三五万元。她始终保持着自己善良、乐于助人的本色,不为金钱名利放弃自身修养和艺术追求。

 综上所述,作者以成熟的笔墨记录、还原、呈现特殊历史时期市井小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和情感生活,不拔高,不褒贬,不刻意评论,把当时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留白给读者。也相信读者在改革开放多年后再回顾历史,一定能够具有足够的辨识度和审视度。


本文作者李健和《书院门991》作者康铁岭


四、独具匠心的人物设计及独特的语言,成就了小说的艺术风格


 这部百万字的小说,人物众多,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这归属于作者独具匠心的故事情节设计。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时,有意淡化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意描写以及对场景的营造,而是通过故事本身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方式,塑造或完善人物形象,反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逼真和立体化。特别是对小说主要人物赵先生形象的刻画可谓神笔之作。赵先生在书院门上通天文地理,下知风土人情,是生意场上的老江湖,且情商和智商都很好,是书院门的大能级人物。作者对这个大能级人物形象的描写,主要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以及他替人策划与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描写来提升他的形象,展示他非凡的个人能力。

 同时作者也没有把赵先生神话。赵先生面对改革开放的冲击波,他有迷茫和困惑的时候,他只是比别人醒悟早一点的智者。小说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改革刚开始时,他每天习惯在书院门石林博物馆大槐树下谝闲传,只要他一到,一群闲人没一个敢大声说话,有递凳子的、递烟的、递茶的,有时一讲六七个小时,没一个人走的。可后来听众越来越少,赵先生感叹道:“妈的,不务正业的闲人都知道挣钱、发家致富了!看来,这世道真的变了。” 再例如,市场开放后,西安南大街的门面大多被南方人抢去经营,面对这些现象,他无奈地对刘经理说:“世事变了,咱们赶紧办好自己的事,别叫时代把咱们淘汰了。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大好机遇,向南方人学习,敢闯敢干,把钱挣到手里,才是真本事。” 如此描写符合人物价值观的演变,使得赵先生的形象鲜活而逼真。

 另外,《书院门1991》的语言简洁、生动、流畅,接地气、不做作,不扭捏作态,具有浓厚的陕西地方语言特色,且作者把生活中的俗语与文学语言相结合,雅俗共赏。这也是这部小说语言接地气,读起来有亲切感和代入感的重要原因。

 作者是一位地道的陕西人,下海到书院门后经营过影楼,有真实的生活磨炼和丰富的人生感悟,故,小说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人物性格刻画到位,阅读的真实感强,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进而成就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书院门991》是市井类小说的经典之作。康铁岭先生也逐步在陕西乃至国内文坛树立起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艺术旗帜。

(本文作者李健,企业负责人,现居西安。作品见于《美文》等报刊。)


编辑:金苗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