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雯
这是发生在我朋友圈的真事。
有一位编辑朋友,有感于微信朋友圈已然成为精神生活的主战场,发微信约请一位作家朋友谈谈对朋友圈的看法,理由是:“大家都觉得你发朋友圈还挺多的,应该颇有心得。”这位作家朋友大约是觉得受到了灵魂的暴击,在“深刻反省”之后,促狭地以这位编辑的朋友圈为文本,发挥新批评文本细读的精神,见微知著,嬉笑怒骂,遂成文章。俩人友谊的小船翻没翻,我们不知道,只知道,文章发表之后,这位编辑朋友关闭了朋友圈。心满意足地围观了这场“朋友圈风波”之后,我们这群吃瓜群众得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朋友圈是重器,亦是瓷器,不可说,也不能说。
现在,王洁写了一本书,就叫《你好,朋友圈》,以大无畏的勇气拉开生活的帷幕,讲述朋友圈的秘密。因为这本书,我们收拾起了戏谑和轻浮的面具,重新以一颗庄重的心对待朋友圈,从朋友圈里辨认他人,也辨认自己。
那个被朋友圈绑住手脚、吸引全幅心神的,是我们。有个段子怎么说来着?从早晨睁开眼睛的那刻起,我们就身不由己地开始刷朋友圈,其勤勉程度堪比古代帝王批阅奏折。王洁所描写的贺国璋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呵。在我们看来,那个小小屏幕形构的世界,比我们身处的世界要更丰富、更精彩。我们闻鸡起舞、夜不能寐,我们在朋友圈里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高谈阔论,却忘了给身边亲人一个实实在在的拥抱,一份嘘寒问暖的体贴。
那个在朋友圈乐此不疲地生产、消费的,是我们。贺国璋兢兢业业地将他的事业的前段窗口,转移到了朋友圈。鉴于上一点,这其实没错。他收获了预想中的效果:在短短半年时间内通过微信朋友圈集拢了一群忠实的粉丝,为公司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这令他在职场上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同样的,李淑娟与闺蜜谢冰冰开的咖啡馆,也需要在朋友圈渲染热度,进而获得关注度与活力。线上与线下,融为一体。当代经济的活力,也尽在其中。
那个在朋友圈围观热点事件,制造舆论浪潮的,是我们。无独有偶,谢冰冰遭到当街羞辱与贺国璋跳楼自杀,李淑娟都是从朋友圈知晓的。这意味着,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无法面对面获知一切。互联网的传播效率,远远高于线下。更何况,互联网对于戏剧化的、耸人听闻的事件更是有着不知餍足的胃口。现实生活越是乏味,我们越是兴奋地加入网络狂欢,扮演肾上腺激素快速分泌、面目模糊的大众。我们没有意识到,朋友圈正在日复一日地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那个在朋友圈发现秘密、抵达真相的,还是我们。互联网犹如一片浩瀚的大海。站在海边,你扔出一个漂流瓶,永远也不知道会是谁拾到这个漂流瓶。通过朋友圈的接力转发,秦绍东找到了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的女神。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伟力。然而,也是因为朋友圈,李淑娟发现了爱人出轨的证据。还是因为朋友圈,李淑娟以为她所迎接的盛大爱情被证明是一场虚幻。这是一个后真相时代。秘密,在朋友圈似乎没有了藏身之地。可是,当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分得清真与假、实与幻?
《你好,朋友圈》表层是轻松愉快的小甜饼,是李淑娟与贺国璋、李淑娟与林邵峰、谢冰冰与张普仁等几对恋人之间可盐可甜的都市爱情。小说的里层是女性成长寓言,事关女性如何穿越重重幻觉的屏障,平衡人生的诸多选择,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而最深层的,王洁将笔锋指向被媒介深层改写、塑造的现实,或者用术语说,就是媒介化社会。这些年,我们踮着脚尖、兴致勃勃瞻望的元宇宙(Metaverse),无非是这一媒介化社会的升级与加强版。媒介在改变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重新塑造人类。作为一位作家,王洁追问的是,媒介化社会对于每一个人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当情感遭遇媒介化社会时,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好,朋友圈》是记录,也是推演,它保存了普通人遭遇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时候的困惑、惶恐与应对。
小说的主人公李淑娟是一位反潮流者。是的。她不是我们。较之于我们,她更像一位古代的隐士,冷静地在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筑起高高的围墙,防止自己跌入深不可测的朋友圈。可是,这并不绝对保证她的安全。相反,她的生活还是因为朋友圈荡起层层涟漪。她曾经的爱人在朋友圈五光十色的诱惑下丢盔弃甲、节节败退,拱手交付了爱情与生活的主动权;她最好的朋友放任自己遨游于朋友圈的情山恨海,却成为网络围观、网络暴力的对象;她交付真心的恋人却在朋友圈里暴露了另外一幅面容……朋友圈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广阔的同时,也放大了人的欲望,带来了更多的生活难题。显然,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李淑娟毫无招架之力。作家王洁只能让她步步回撤,一直退到没有朋友圈的乡村,求得生活的安稳与心灵的宁静。可是,乡村、茶园真的就是一片不被朋友圈波及的净土吗?或者说,关闭了朋友圈,生活就能回到从前吗?这是王洁所感受到的巨大现实,也是我们每个人身处其中无法回避的现实。李淑娟此举或许不过是暂时的逃离,可是,面对这样的现实,除了这样,还能怎样?
愿她安好,也愿我们都能在朋友圈时代得自在。
(岳雯,小说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
长篇小说《你好,朋友圈》推荐语
爱情固然是文学永恒的表现题材之一,但不同时代的爱情又各有其不同的呈现方式。王洁的这部《你好,朋友圈》直面当下信息社会时代“朋友圈”给爱情带来的种种惊喜或困扰。无论是被宠爱还是遭欺骗,无论是永恒还是被秒杀,身处爱情中的他们依然以他或她的方式顽强地存在并成长…… ——潘凯雄(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朋友圈是网络时代新诞生的一个社群,真实而虚幻,浪漫而烟火气浓郁。王洁的长篇描写这样一个之前文学作品空白的领域,深入到社会和人生隐秘之处,写爱、痛、利益、欲望、希冀,人物带着当下的诸多色彩,又勾连着历史和传统的沉淀。是新风俗画,也是浮世绘般的长卷,可读可思。 ——王干(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委员)
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王洁在经过爱情婚姻创业等近二十年的打拼后,把过往的生活逐步变成了一系列文学作品。新作长篇小说《你好,朋友圈》聚焦当下信息时代新兴社交媒体对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呈现当代年轻人纷繁变换的情感世界,讲述他们经历的诱惑与考验、迷失与清醒、坚守与放弃、打碎与重建的精彩故事,读之令人深思。 ——程邵武(作家、《中国作家》主编)
在社交媒体深刻改变人类生活的今天,王洁的《你好,朋友圈》无疑是一部深度观照与介入现实的作品。小说聚焦城市人的情感生活,但不是简单地去写一部言情小说,而是注意到了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微信等社交媒介对形塑人际关系、人物情感起到的巨大作用。小说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情节,写贺国璋与李淑娟的交流越来越少,更多是各自与手机、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为伴,这无疑构成了对现代人亲密关系的形象隐喻。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些“延伸”的地方,正是文学生长的地方。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文学博士(李舫)
长篇小说《你好,朋友圈》作者王洁简介:
生于陕西扶风,现居西安。民进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碑林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客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兼职教授等。
出版有散文集《六月初五》《风过留痕》;长篇小说《花落长安》《花开有声》《你好,朋友圈》。作品分别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全国职工散文大赛二等奖、全国青年散文大赛银奖、“丝路散文”最佳作品奖等。长篇小说《花开有声》被改编为院线电影,入选2022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因创作成绩突出,荣获第二届“三秦优秀文化女性”荣誉称号以及“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