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陕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稳健有力。
在陕北,甘泉县下寺湾镇田家沟村脱贫户贺秉丽家,在各级干部帮扶下,今年通过发展食用菌、西瓜产业和在村上产业园区务工等,全家人均纯收入已超过2.7万元,较上年增加5000多元。
在关中,扶风县今年已累计培育发展“村镇工厂”88家,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3359人,其中脱贫劳动力797人,人均月工资2500元以上。
在陕南,平利县广佛镇柳林子村今年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注资入股平利县中汇豪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不仅为该村126名农村劳动力提供就近务工机会,同时让31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发展明显加快,脱贫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前三季度,全省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65元,同比增长6.5%,较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0.1个百分点,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筑牢防返贫底线 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
“老田,你媳妇的病咋样了?家里还有啥困难没?”“媳妇的病好得差不多了,没啥了,都好着呢!”11月30日,淳化县方里镇辛留村网格员杜新荣来到村民田胜利家,详细询问一家人近期的生活状况。
2021年5月,田胜利的妻子姚阿妮不幸患上乳腺癌,尽管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报销了大部分费用,但由于妻子后期治疗花费大,加之田胜利的岳父、岳母年老体弱,田胜利为照顾家人,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骤减,存在致贫风险。
杜新荣在排查中得知后,立即进行上报。经各级综合研判后,田胜利家很快被确定为边缘易致贫户。为帮助他家尽快走出困境,镇、村干部与县级相关部门对接,为其争取了最大限度的医保政策补贴和报销;给田胜利全家申请了低保;聘田胜利为村保洁员,每月稳定收入600元。一系列的帮扶措施,让田胜利家的致贫风险得以消除。
今年以来,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省对标国家政策体系,及时出台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等50余份政策文件,形成了完善的省级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省级领导和部门责任清单落实机制、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机制、督查督办暗访机制等,推动各级各部门责任、政策、工作落实。
为强化动态监测帮扶,我省将全体农户纳入排查监测范围,组织31.3万名基层网格员开展常态化排查。截至11月底,全省共纳入监测对象6.83万户20.88万人,均落实了精准帮扶措施。
为防范因灾因疫返贫致贫,我省制定及时管用措施,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省目前已累计安置因疫回流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9329人次;受洪涝、干旱影响的5.75万户21.56万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为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我省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全省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无失学辍学,全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97万人次;累计救治30种大病患者14.48万例,签约4种慢病患者55.32万人;2次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敲门入户”大排查、大整治,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持续加强特殊群体救助保障力度,将112.22万人纳入兜底保障,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强产业稳就业 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对于吴堡县辛家沟镇霍家山村脱贫户张明学家来说,又是一个收获年:卖了10余只白绒山羊,挣了2万多元;张明学和妻子到村果园里务工,每人每天能挣120元;儿子张鹏鹏在外打工,月工资6600元。张明学家今年纯收入已突破10万元。
“虽然我家已脱贫,但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依然享受,干部的帮扶一直有。为确保我家多渠道增收,村干部今年不仅帮我申请到小额贴息贷款发展养羊产业,还介绍我到村果园务工。全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12月1日,张明学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我省坚持把群众增收作为目标,制定出台《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若干政策措施》,从增收、减支、提能力等方面细化工作措施,明确部门责任。
以产业发展促增收。我省聚焦9大全产业链建设,持续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山地苹果、木耳、茶叶等区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以主体培育促增收。推行“龙头企业+园区+农户”等方式,把脱贫户、小农户嵌入产业链条。全省脱贫地区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万家,带动19.89万户脱贫户,实现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以扩大就业促增收。用好“点对点”劳务协作、帮扶车间等载体,统筹推进就近就地就业。截至11月底,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219.3万人,是年度任务的104.4%。
以深化改革促增收。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全省“空壳村”占比下降至2%,收益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占比下降至38.6%,分别同比降低16.4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
为推动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我省今年向国家和省级重点帮扶县投入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49亿元,占下达到县资金总量的48.07%;组织省内20个经济强区(开发区)对口帮扶11个国家重点帮扶县,落实财政援助资金5450万元。
推进乡村建设 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如今的侯新虎,变成了村里有名的“勤快人”,每天不仅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积极参加村级事务管理等工作。
“今年,我家被授予‘十星级文明户’,我也当上村民小组组长,今后为村里人服务更方便了。村民们如今都说要向我学习哩!”侯新虎说。
侯新虎是陇县东风镇西沟村4组村民,过去因生活习性懒散,家中卫生环境一直不好,更别提参与村集体活动。而这一切的改变,源于村上实施的“积分制”管理。
“我们村的积分内容从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人居环境、家庭美德等9类52个方面作了规定,积分按照1、2、5、10的分值进行了量化。”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闫满林说,“村上实行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以来,村民参与村上活动的次数明显增加,村民与村‘两委’的联系更加紧密,村容户貌也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我省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高涨;开展两批乡村治理试点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共认定乡村治理示范镇36个、乡村治理示范村135个。
为推进乡村建设,我省制定印发《陕西省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结合沿黄河片区、沿渭河片区、沿汉江片区、沿秦岭片区区域特点,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乡风文明建设,探索出“四沿三建”推进乡村建设的“陕西路径”。
为推进“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我省明确村庄分类,组织编写技术导则和技术要点。全省目前共有1558个行政村启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省共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22.1万座,摸排发现问题厕所16.32万座,整改完成14.44万座。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92.9%,33.3%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为进一步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我省共安排5000万元省级基建资金,支持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全省2116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实现社区服务场所全覆盖,推行户口簿、居住簿“双簿制”,搬迁群众幸福感、融入感明显提升。(记者 程伟)
(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