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的召开,给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党的二十大精神对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为契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进一步突破和提升提供了实践遵循。
一、转变教学设计思路
不断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现状,需要在思路上有所转变和创新,不断寻找切入点以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的要求。
(一)以认同为切入点。为了切实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必须转变思路,找准切入点。首要问题就是提升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核的认同。认同是精神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的前提,是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内在保证。
(二)以共情为着力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效果要看精神内涵能否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影响具体的生活、学习实践。只有真正深入心灵才能使党的二十大精神拥有持久生命力,被广泛贯彻落实。从心理学中的共情着力,使价值认同升华到情感共鸣的层次,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烙印于心。
(三)以自省为推进点。自省是教育活动产生效果的重要环节,自省与否是判断精神教育是否有效的首要表征。在共情基础上的自省是精神内化于心的必要阶段。大学生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始真正自我反省、查找不足,直接体现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积极成效。
(四)以践行为落脚点。外化于行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精神教育能否起到正面的积极效果和作用,关键是通过受教育个体的具体实践行为体现出来,亦是以此作为评价和检验的标准。因此,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就要以影响大学生言行举止为基本遵循,在内化于心的同时努力达到外化于行的最终目的。
二、创新课堂教学实践
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而言,一方面,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概念外延。合理利用互联网络,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内容以具体案例或事迹的形式引入课堂,打造思政课堂“活教材”,真正触及学生灵魂。
另一方面,立足“大思政”格局,实现“专业思政”创新发展。高校的“大思政”格局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创新发展,要求在“非思政”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真正做到“三全育人”。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为契机,打造“专业思政”路径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依托党的二十大精神宏大深厚的内涵,将思政课程“专业化”,结合不同专业的未来求职素质要求、潜能发展特点、职业道德规范等,筛选职业、行业或有感召力和容易激发共情的典型案例,开发不同专业的思政教材,讲不同专业的思政课,让思政课真正服务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及人生规划。
努力寻求突破,各方面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方法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服务铸魂育人的教育事业,真正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吴亭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