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作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发出通知,拟对69名超期未完成学业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作退学处理,引起热议。记者了解到,今年广西就有多所高校对多名学生陆续发出拟退学通知,涉及的学段有本科生、研究生,也有继续教育。(11月10日《南国早报》)
广西师范大学不是第一个清退违规学生的高校。近年来,各高校都有被清退的学生,而且因未能按要求完成学业而一次性清退的学生众多。对高校此举,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支持。目前,我国高校正努力从“严进宽出”向“宽进严出”甚至“严进严出”过渡,这也是我国大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各高校公布的内容看,这些大学生都是因为违规严重而被清退。即使有人对这些被清退的学生抱有同情,但违反校规长期缺课,按规定被清退就怨不得任何人。大学不是“安乐窝”,上大学是来学知识、受教育、长本领的,而不是来消遣的。如果到了大学阶段还不知道努力用功,后果当自负。就像广西师范大学这些拟被清退的学生,其中不少都是学习态度散漫。
客观地讲,如今确实存在“混日子”的大学生,并非所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能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担负起责任。广西师范大学针对此现象的做法,是对普遍存在的“严进宽出”大学教育模式的纠偏。
也许有人说,年轻人都会犯错误,“清退令”显得过于冷酷,不够人性化。可是,放纵错误是对人性化的滥用和歪曲。大学生已不再是未成年人,即将面临独立生存的考验,让其在记忆力强、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多学点本领,才是对他们人生的真正负责。
大学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在社会发展建设中起着基础纽带作用,对优秀大学生的关注和帮扶应继续加大力度,但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也要“舍得下手”。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创新发展的人才活水和新生力量,如不严格把关,不仅影响我国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更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由此,“清退令”给“混日子”的大学生敲响警钟,也让学子们时刻牢记:千万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作者:刘天放 来源: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