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韬:事实的力量 会诠释新闻的价值

发布时间:   作者:魏韬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在我的记者工作经历中,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关于杜牧墓的报道。2018年,那时我刚进入报社不久,大约在3月初,我接到了一条线索,唐代诗人杜牧的墓冢缺乏保护,境况堪忧。
  起初,看到这条线索,我心里有些犹豫,犯起了嘀咕:毕竟在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西安,文物遗迹何其之多,诗人杜牧之墓有大加保护的必要吗?再说,当时杜牧墓所在地远在长安的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大老远折腾一趟,到底划算吗?后来,是那位提供线索的王庆老师一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去跑一趟。他说,杜牧的诗到现在我们大都能背上几句,每年清明时候,外省外地很多人都不远千里来祭奠他,难道作为一个西安人,一个长安人,我们自己都不愿意为这位诗人做点什么事情吗?
  就这样,我前往长安区司马村杜牧墓所在地。从单位到司马村,大约有三十公里的路程,那时我生活拮据,还没有车,摇摇晃晃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下车后再步行了一段路,靠着一路打听,才找到了司马村。在一位老乡的带领下,终于在村边找到了杜牧墓。可眼前的杜牧墓让人悲从中来,不胜欷歔:一片低洼的坑地里,猪圈溢出的粪便横流,各种生活垃圾堆满其中,雨后的泥泞,让我每走一步都会有随时跌入垃圾堆的难堪……
  这景象我看了心里很难受,决心把事实报道出去,为杜牧写一篇“大文章”。为了掌握详细的一手资料,我找到了村里的一位80多岁的老者,和他谈了整整一个下午,他详细地为我讲述了关于杜牧墓的传说、大致方位、小时候看到的景象,以及墓地从高大的坟冢一步步成为洼地的缘由和过程。
  回到报社后,向领导汇报了具体情况,时任编辑部主任的吴汉兴认为,这个报道应当全力做好,或许会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以及社会的巨大反响。于是,我开始认真着手采写这篇稿件,先后走访了省级、市级文物部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还征询了一些专家学者、民间文化人士的意见。为了有文献支撑,还专门去图书馆查阅了《长安县志》等历史文献。一篇稿件,几乎耗费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毫不夸张地说,甚至足够写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了。
  3月中旬,这篇调查报道最终以《垃圾环绕的唐代诗人杜牧墓缘何难正名? 西安市长安区:无法确认“杜牧墓”是杜牧墓》为题,整版刊发在《文化艺术报》。稿件见报后,引发社会关注。大约一周后,山西汾酒集团看到这篇报道后,给报社打来电话,询问杜牧墓的具体情况,并表示出想为保护出力的意愿。随后,在当年的11月,“杜牧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包括《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50多家媒体对杜牧墓予以广泛关注。由于我手头上文字、照片等一手资料较为齐备,很多媒体给报社打来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并索要照片等资料,众多媒体在报道中,均提到“西安当地媒体《文化艺术报》曾首次报道过杜牧墓相关情况……”看到这些,我也倍感欣慰和自豪。
  杜牧墓报道最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当地政府将杜牧墓周边的垃圾堆进行了清理,文物部门在这里树立了“杜氏家族墓”的石碑,杜牧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想,媒体平台无大小,只要求真求实,客观报道,事实的力量终究会诠释新闻的价值。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魏韬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