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 通讯员 贺萌 李斌 贺玺霖)昔日贫困村,今朝“蝶变”小康村。说起榆林市清涧县宽州镇陈家塔村的华丽转身,洋溢在每个村民脸上幸福的笑容是村强民富最好的见证;昔日荒山坡上建成的一排排崭新的果蔬大棚是现代农业产业最有力的印证;村集体经济机砖厂那一辆辆运输车辆是产业兴旺最强劲的佐证……
坚固“堡垒”促发展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陈家塔村乘着这股强劲的东风,在帮扶单位、“四支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寻找“对症药方”,打造出了陈家塔村“铁的领导班子”,誓要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交通闭塞、村内管理失控、群众意见大、村民经济入不敷出的局面。该村党支部将党建活动与各项工作相融合,创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全体党员走家串户、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心声,为民排忧解难,共商发展规划。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农村优秀人才,发展了致富能人入党,全村党员数量由8人增加到15人,党员结构年轻化、平均知识水平显著提升,现在村党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3岁,大专以上学历的5个,致富带头人3个。不仅增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旗帜鲜明抓发展
近年来,陈家塔村党支部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来抓,抓住利好政策机遇,争项目、强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盘活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变“输血”为“造血”。在昔日的荒山荒地建起了300千瓦光伏电站,修建了34座村集体经济果蔬大棚,开办了富程机砖公司,扭转了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以前我们村集体账户基本就没有钱,村民们大多出门打工,种粮的收入也很低,村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刚说道。
数字变化诉发展
陈家塔村经过几年不懈努力,300千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985500度电,稳定了光伏收益;34座村集体经济果蔬大棚,通过对外承包,年收租金3.3万元;引进一条新生产线扩大了富程机砖制造公司生产规模,村集体收入增加20余万元;村民们不仅学会了技术,还实现了就近务工,分红也更多了,过去的穷山村如今变成绿色聚宝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民惠世平喜滋滋地说:“以前我们村的人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在家种地,挣钱顾不了家,顾了家又挣不来钱,如今我不用出村子一个月就能赚五六千块钱,每年还能分红,一年下来收入能比以前翻两番,村里家家户户小康户。”
2015年,陈家塔村贫困户人均收入3200元;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12300元,贫困户全部退出,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预计13000元。村集体经济也从2015年的零收入,到如今的80万元。这一串串变化的数字印证着村子喜人的变化。
从基层治理的“大合唱”,到产业发展规划的“四重奏”,再到人居环境整治的“协奏曲”,陈家塔村以党建为引领,科学谋划、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正在紧锣密鼓地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