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镇街巨变丨神木市万镇:推进党建联盟 优化产业布局

发布时间:   作者:刘咏 李建德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刘咏  李建德  张锦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万镇镇按照神木市“一三六”总体布局,积极发挥党建联盟作用,发掘地域区位优势,在“一核三区”发展框架下,分区布点优化了文旅融合、现代农业、设施农业、老区红色游等示范产业布局,用十年时间,积蓄了新时代黄河晋陕大峡谷生态建设示范镇强劲崛起的坚实基础。

位于秃尾河岸边的万镇镇沙坪寺村山地多水地少,传统产出不高。2012年,村里流转了千亩山地,成立了神木市钟毓庄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传统的红枣种植延伸向山地苹果,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搭建起了党建联盟的产业基础。监委会主任贺旭林说,十年前,是贺强返乡创业的新理念带动了村里的产业发展,有了参与全镇党建联盟的条件。万镇镇沙坪寺村监委会主任贺旭林感慨地说道:“近几年,我们建成了新农村,办起了养牛场,河川地枣园进行了低产改造,村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image.png


2012年以来,万镇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党建联盟,实现产业互补,最大限度整合资源、资产、资金,把党的凝聚力树立在最基层。打造了高标准设施果蔬业的绿色发展样板,建成了日光温室,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和定制化生产等服务,由镇区向周边拓展。

万镇镇沙坪寺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吴建军说:“驻村工作两年来,‘党建联盟’助推产业发展模式,给我们工作队很多新的启发,在通过帮助农产品销售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找到了新的思路。”

十年来,万镇镇在积极推行党建联盟的进程中,充分发挥黄河和秃尾河沿线村组的地理优势,先后建成万亩高标准宽幅梯田,引进河北枣轩果品等公司。构建起从高粱酿酒、酒糟养牛,牛产粪肥再到高粱种植的有机循环产业链。既解决了传统种植投入多产出少的问题,又有效整合了村组发展单一的特色资源,还进一步提升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

万镇镇李家畔村监委会主任刘生耀指着前面的一大片酸枣林说:“这1000亩酸枣园是河北枣轩果品公司与村里面合作开发的,明年将全部挂果,根据协议,我们村可以获得32%的收益。”

李家畔村是万镇镇整合配置资源资产,创新“党建联盟”模式,打造兴镇试点示范的四个行政村之一,目前已与沙坪寺、西豆峪、张家沟形成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和村企捆绑发展。


image.png


十年来,万镇镇持续围绕红枣深加工,开发出枣花蜜、枣芽茶、枣木家具、燃料饲料,围绕酸枣深加工又探索研发酸枣酒、酸枣醋、酸枣仁、活性炭等高端产品。曼乔红枣咖啡喜获农高会大奖,高家川紫晶枣走上国际餐桌,陕果集团入驻西豆峪建设沿黄果品加工示范园。主动融入全市“一山二水三城”文旅框架体系,优化“一山一水一沟一村一业”文旅产业格局,全景式布局了万镇乡村振兴格局下的文旅愿景。开发了西豆峪“老屋中的新时光”民宿游、西峁沟“十里峡谷美画廊”探秘游、凤凰山“庙宇石窟寻禅意”人文游、沿黄路“生态廊道品佳酿”风情游等多条旅游路线和民宿景点。在筹划释放“万镇八景”魅力,以节聚商、以节促游、以节兴业的基础上,把枣林果园的生机与山石河川的秀美变成了五湖四海游客的诗和远方。

十年来,万镇镇秉持红色革命传统,深度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将众多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打造成革命教育基地的同时,将红色资源引进党建联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前行,奋力振兴乡村,擘画了一幅十年巨变的乡村振兴画卷。


image.png


2012年至2021年,万镇镇建成高标准农田1500亩,肉牛养殖场由50家增加到80家,羊子养殖规模由6000只增加到2800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800元。

黄土地上五谷飘香,凤凰山顶文脉绵长,革命精神和历史底蕴交融传承,黄河涛声与时代号角交响长鸣。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传奇名镇,农旅融合创新发展的生态强镇正在黄河岸边强劲崛起。               


编辑:王俞           责编:王越美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