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西部网讯(特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记者 刘望) 11月1日23时X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北斗三号工程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三甲系列火箭发射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
西部网、陕西头条客户端特派西昌记者记录了这一刻。
年底建成基本系统 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此次发射是长三甲系列火箭今年第11次执行发射任务,继10月15日长三甲系列火箭第一次年发射达到10次后,再度刷新了年发射次数记录。本次任务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第93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90次发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七颗组网卫星。该卫星除提供基本导航服务外,还将提供短报文服务,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短报文服务基础上,容量提升10倍,用户机发射功率降低10倍,能力大幅提升。
该卫星还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将按照国际民航标准,提供更高精度、更高完好性的导航服务。卫星发射成功后,将进行测试与试验评估,并与此前发射的十六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适时提供服务。根据计划,年底前还将发射两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建成基本系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计划于2020年底,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
从科研到发射 陕西身影为航天事业添力量
陕西是我国科研院所集中的地方,本次发射自然也少不了陕西的身影。航天强国,动力先行,西部网记者了解到,本次发射火箭发动机采用的动力来自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而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则为北斗卫星提供了导航分系统、天线分系统、转发器分系统、星间链路等全部有效载荷产品。
除了航天科研生产单位之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许多航天工作者也来自陕西。我国首位女性发射阵地“01”指挥员张润红来自陕西韩城;常规燃烧剂化验操作手郝兆文是陕西绥德的90后,氧氮加注现场指挥员、液氮主控微机操作手李敏凯是陕西勉县人……不完全统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陕西典型近10人。
除此之外,陕西作为“航天动力之乡”,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将于11月5日,在“丝绸之路”起点古都西安再度举办第十三届大会,与世界各国和相关组织专家沟通交流,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导航系统蓬勃发展。
北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惠泽陕西多个项目
陕西省作为较早从事卫星导航应用开发研究的省份之一,有100余家企业和机构从事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据杨长风介绍,在应用与产业化方面,我国已形成北斗完整产业链,北斗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正在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
自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试运行以来,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30家单位。2016年12月,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项目全面启动,经过一年多时间,共建设基准站88座,其中新建60座,升级改造28座。系统试运行以来,用户审批已通过30家省内单位,提供和发布系统用户账号达120个。
陕西省北斗卫星应用示范项目着眼于民生工程和生态保护领域,重点建设北斗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综合运营服务平台为120急救车就近救援、汉中市气象局气象灾害监测、渭南的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等提供了方便。
编辑:张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