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刚过,刘健就急匆匆地“返回”蓝田县玉山镇山王村。一张乡村文旅休闲康养产业的蓝图正在这片土地上一点点开始实践。作为“规划师”的刘健既忙碌又兴奋,对于山王的发展,他甚至比当地的村民更加热切期待。
刘健是西安市委机要和保密局一级调研员,临退休的他,又有了新身份——山王村乡村振兴顾问。对这份新事业,他倾注了巨大热情,走访党员群众、拜会乡贤达人、邀请专家编制镇村十年发展规划、促成康养专家学者参与玉山康养人才培训交流……他“雄心勃勃”,要把这里的青山绿水、酒庄田园、历史文化等资源,变成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刘健是“万分之一”。今年5月,西安市启动“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计划用5年时间引导万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退休干部、新任职年轻干部和各类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贡献才智。
“下乡村行动满足了年轻干部成长锻炼和我们这些老同志继续为党工作、为乡村和社会奉献的意愿。”刘健深情地说,“我受国家培养这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退休之际还能有新舞台,是组织极大的信任与关爱。”刘健心里始终存着一份感激,并将其化作工作的满满动力。
撬动人才、要素、资源向乡村集聚
“谢顾问救了我!”8月30日,见到记者,长安区郭杜街道钵鱼寨村党支部书记张海生说,“当时我像蚂蚁被搁在热锅上烤一样,他一来就帮忙‘灭了火’。”
张海生说的谢顾问是谢立军,陕西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长安强制隔离戒毒所三级高级警长。报名参加“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后,他被选派到钵鱼寨村担任乡村振兴顾问。
彼时,张海生正遇到一件棘手的难题。村民的土地之前被统一流转后交给企业发展经济林,今年因企业经营不善而难以为继。这些闲置下来的土地应该怎样利用?村民的流转费怎么办?
谢立军到村后,了解了村情,初步提出利用村子区位优势创办中小学生农耕研学基地的想法,又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相关专家来做科学论证和规划,明晰发展思路。这让张海生眼前一亮。
“人家见得多,眼界宽,人脉资源也丰富,确实给我们很多启发。”张海生说,谢立军还联系了西安的一家职业技术学校,来给村上的年轻妇女进行岗位培训,这对提升她们务工收入也有很大帮助。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开展该项行动,就是以‘万名干部人才’为杠杆,撬动人才、要素、资源向农村集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西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晓林说。
行动开始后,西安市委组织部建立“西安市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库”,将每年对报名的干部人才的基本情况、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同当年全市新任职年轻干部一并纳入库中。
干部人才派下去担任哪些职务?根据入库人员特点和乡村岗位实际,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和退休干部一般到村担任乡村振兴顾问或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带头人;年轻干部担任“一肩挑”干部助理或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等。
“5年引导万名干部人才”的依据何在?据介绍,西安市有2000个左右乡村,原则上为每个乡村配备一名服务力量,下乡干部每年集中选派一次,本届村委会任期5年,因此提出了“万名干部人才”的概念。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通知发出后,干部人才报名踊跃,活动进展速度远快于预期。通过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今年,西安市已累计下派干部人才4115名。
余热也是一份强大力量
退休生活怎么过?近几年来,王春雷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因岗位调整,三年前,他就退出了领导岗位。他身体康健,家庭也没负担,尤其让他割舍不下的,是乡村的一方土地。
王春雷曾在高陵区农林局干了18年业务工作。“最好的时光都给了农业。”王春雷回忆,“因工作需要,我32岁报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十几年下来,我对农业工作已经得心应手,几乎走遍了区里的村子,钻进过数不清的‘棚子’……”
快退休了,王春雷也收到过许多邀约,爱好写作的他还想“写点东西”……但看到“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的信息时,他当即下定了决心:这点“余热”,还是贡献到自己最熟悉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粮食用地占比高、亩均收入不高是高陵区张卜街道庙西村的发展现状。王春雷驻村后,提出的建设千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变“种粮食”为“种种子”来提升种粮回报率的想法,获得村“两委”和群众点赞。
“在我们‘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余热也是一份强大的力量。”西安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副处长李飞建说,“‘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的一大亮点,就是盘活了退出领导岗位干部、退休干部这份宝贵资源,满足了他们想干事、能干事的愿望。活动通知发出后,我们还收到不少省级机关干部甚至外省干部的咨询。”
为做好下乡干部人才保障支持,西安市提出,退休干部按照退休前职级对应基本工资的100%、规范性津补贴的30%和公务交通费标准补齐差额。周至县还在职级晋升方面进行了创新,对县级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和退出机关中层岗位干部,驻村服务期满两年、经考核为优秀的仍然给予职级晋升。
让干部人才和乡村结一场好姻缘
干部人才下乡村,好比结一场姻缘,只有相互适配,才能彼此成就。怎样才能让干部人才和村子更好匹配?
首先需要“红娘”事先了解情况。
高陵区委组织部事先征集梳理各村需求清单、干部人才个人意向,综合考虑籍贯、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年龄结构等情况,逐人逐村分析研判,同时还发挥驻村干部“人缘”“地缘”和单位优势,努力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摸底之后,“供需”一目了然。耿镇街道钓北村是高陵区首个发展“飞地经济”的村子,村集体经济收入早已超200万元。但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多,一老一小的照料是个问题。于是,高陵区选派有文艺特长的区教育局榆楚中心小学教师到村担任“一肩挑”干部助理,帮助村里成立日间照料中心、托育中心和乡村振兴艺术团,让村民享受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感。
为避免“强扭的瓜不甜”,蓝田县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为下乡村干部设定1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结束后,综合下乡村干部个人意愿、镇村工作反馈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情况,对下乡村干部派驻村进行动态调整。
村子发展有强有弱、有快有慢,驻村力量配备上也有“讲究”。鄠邑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雅告诉记者,他们将年轻干部放在党组织力量较强、基础比较好、发展定位明确的村子任职,侧重学习、锻炼;而对于产业不强、规划不明的村子,则安排经验、资历丰富的干部前往任职,帮助村干部共同理思路、解难题。
干部人才下乡在新领域开展工作,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业务短板。临潼区每半年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根据各岗位不同发展需求,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群众工作等内容,开展“订单式”培训,来提高下乡村干部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
姻缘一线牵,西安曲江新区更注重“亲上加亲”,在现任驻村干部中遴选优秀干部,担任新下乡干部人才的业务“辅导员”,通过干部与干部之间的结对帮扶,促进跨区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用。
在乡村田野上种下万千希望
每天早上,吃罢早饭,带好午饭,在城东客运站坐上232路公交,1个多小时后,王兴全就由城入村了。
王兴全是灞桥区席王街道西张坡村的乡村振兴顾问。在王兴全到村前,村干部们对“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的政策还有些疑虑,尤其听说来驻村的干部级别还挺高,不免心里嘀咕:“可别来个瞎指挥、等伺候的。”
到村任职开始,王兴全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要当好参谋员、联络员、宣传员,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王兴全转遍了村上所有种樱桃的地方。他去拜访最早带领大家在村里栽樱桃的老书记、村上的老干部老教师和种植户,还请来国家智库的专家来村上指导树木更新换代,逐渐描点画线,在心里勾勒出西张坡村产业振兴的计划图。
“他来这里,一心想着给村子带来什么,而不想给村里添一点麻烦。为了不给村里增加负担,他连中午饭都自己带。”西张坡村年轻干部寇文虎说。王兴全带给村里的,不仅是产业发展方面的助力,他俭朴务实勤恳的作风也给年轻人树立了好榜样。
在长安区滦镇街道西留堡村,老油坊项目的非遗传承人高飞真诚地对新来的乡村振兴顾问杨群力说:“希望村子能在您的带领下实现特色发展,把旅游的潜力挖掘出来。”观光旅游是这个村子的主要产业之一,可是“村子不太美”,发展前景受限。擅长观赏植物、园林花卉栽培的西安植物园副研究员杨群力的到来正逢其时。目前,他已经着手美化人居环境、打造花海。
三个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干部人才们与乡村“结合”的成效已初步显现。许许多多像高飞一样的人期待着,田野上长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
陕西日报记者 刘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