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音乐学子“三下乡”:激活乡村美育,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作者:聂琳林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聂琳林) 为了响应《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号召,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年暑期“三下乡”樂知音美育实践团在榆林市第十三小学、榆林市第一中学分校、临潼区雨金中心照渠小学三所学校开展线上美育课堂,充分发挥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功能,切实为中小学美育教育贡献青年力量。



吟唱古诗词,传承中华情

中国的古诗词文化理想与生命情感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但如今的古诗词与旧时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如何更好地发挥发扬其中所体现的价值,也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古诗词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深厚文化底蕴中的文化结晶,反映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歌唱艺术的发展,古诗文艺术歌曲也逐渐在艺术舞台上释放光芒。对于古诗文艺术演唱的要求也非常高,演唱者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也要有深厚的唱功并且灵活运用,才能更好的展现作品并有效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美育实践团以《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关雎》等古诗文艺术歌曲为例,带领同学们体会诗中独有的韵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广为后人所流传,抒发了荣辱共存王图霸业的豪迈情怀。曹植所作的《七步诗》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当时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这次课程,家长也纷纷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古诗词、品味诗词美。

在本次对中国古诗文艺术歌曲的课堂中,大家不仅欣赏了独具中国风格的优美音乐,还学到了许多与音乐、古诗词相关的知识。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优美的音乐及其所要表达的情感相结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东方音乐的发展不及西方,但要相信独具中国风格的音乐定能在世界乐坛中有一席之地,要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笛韵悠扬中,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笛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时称为横吹。据宋-陈阳《乐书》记载,竹笛贴膜始于唐代,贴笛膜使竹笛的音色更为明亮优美,别具特色。世界各国有许多与中国竹笛类似的乐器,演奏技巧和风格也各不相同,只有中国竹笛在演奏时贴有笛膜,因此说竹笛是一种极富民族色彩的管乐器。笛,在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中,被寄予了治国安邦的神圣愿望。

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笛子的构造,并通过吹奏不同的笛子,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笛子的音色。同学们通过讲解,了解了竹笛的起源和历史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学生们积极参与,向老师请教问题,课堂效果良好。



鉴赏民族舞蹈,领略艺术魅力

舞蹈课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的舞蹈。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西北部,有悠久的文化传统,维吾尔族舞蹈继承古代额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的乐舞传统,又吸收西域乐舞的精华,经长期演变和发展,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舞蹈艺术。课堂中老师用图片为大家讲解维吾尔族舞蹈和服饰,播放视频《掀起你的盖头来》《古丽米娜铃铛舞》等,使课堂内容深动形象。

朝鲜族舞蹈流传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黑龙江、辽宁省等朝鲜族聚住区。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老师为同学们播放《墨汐》《扇骨》视频,同学们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朝鲜族舞蹈的理解。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泰国等国家。傣族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他们滨水而居,爱水、祈水,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傣族舞的服饰特点是露脐背心和窄长裙,再配合傣族舞蹈中舞者的三道弯,让孔雀的形象活灵活现。通过傣族舞的视频,和前面不同民族舞蹈进行对比,家长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这些大放异彩的文化瑰宝,领略了少数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次实践对于团队成员来说是磨练、是奉献,更是收获,不仅让成员们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落实到课堂中,锻炼讲课能力,同时也普及了乡村美育,让孩子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相信乡村美育发展会越来越好。助力美育,我们在行动。


编辑:金苗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