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杨小玲
助力“六稳”“六保”,扎实推进妇女就业创业;开展“最美家庭”寻找活动;组织寒暑期儿童关爱活动;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三秦母亲健康行动”……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聚焦难点堵点发力,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妇女创业就业
8月12日,记者来到西安市长安区滦镇乔村。放眼望去,趣味十足的墙绘、巧心编织的彩色树衣、废物再利用的装饰以及一个个特色帐篷……令人眼前一亮。这是省妇联“三秦巧娘”品牌第一个乡村振兴手工艺示范基地——“三秦巧娘手工坊”。
绿树掩映下的帐篷里,妇女们有的在做扎染、有的在刺绣、有的在做草编……一双双巧手舞动间,一件件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呈现在记者眼前。“我在手工坊学会了做香包和扎染,活儿不累,还能顾家,我很满足。”乔村村民张小侠开心地说。
“三秦巧娘手工坊”由省妇女手工艺协会携各行业专家,不定期为基层妇女提供培训,提高妇女就业率和收入。“我们目前推出了竹编、刺绣、鲜花酸梅汤、面筋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帮助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省妇女手工艺协会会长崔玮告诉记者。
如今,巧娘们扎染的丝巾远销省内外,加工的面筋供不应求,真正把“指尖技艺”变成了“指尖经济”。
妇女手工是全省各级妇联组织重点推动的三大女性特色产业之一。截至目前,省妇联累计投入3879万元,扶持妇女手工、巾帼家政、巾帼现代农业等女性特色产业发展,帮助全省38万余名女性通过手工技能实现创业就业。
筑牢妇女儿童安全屏障
“多亏了‘娘家人’的帮助,我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西安市民小敏(化名)感慨地说。据了解,小敏与丈夫姚某于2011年结婚。因姚某工作原因两人聚少离多,感情受到影响,姚某经常对她实施家庭暴力。2021年底,两人又因生活琐事发生口角,姚某对小敏再次施以重拳,后来邻居帮忙报警,并将小敏送往医院急救。
出院后,小敏到省妇联求助。省妇联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情绪疏导的同时,立即指派律师对小敏进行法律援助。“我们了解到小敏下了决心要离婚,便联合公安部门、执业律师等力量共同努力,最终姚某同意解除婚姻关系。婚生女由小敏抚养,姚某每月支付1500元抚养费。”省妇联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作为妇女儿童的“娘家人”,省妇联扛起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大旗,联动15个部门建立维权联席会议机制。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共受理咨询和投诉3200件次;省妇联投入86.4万元对243名特困妇女儿童实施了紧急救助,并持续推动各级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县(区)婚调委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摸排指导处置婚姻家庭纠纷31件,切实降低婚姻家庭纠纷激化升级“民转刑”的风险,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筑牢安全屏障。
让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
一字一画皆有情,一言一语传文明。5月13日,由汉中市妇联和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共同打造、以汉中至略阳8361/4次公益慢火车为载体的全国首个“列车家风馆”亮相汉中火车站。“列车家风馆”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主题,展示了有代表性的“古人家风”“伟人家风”和当地荣获全国、省市级最美家庭的“平凡人家风”故事。此外,车厢还采用剪纸窗花、卡通对话墙等形式,巧妙地融合不同书法字体的“家”字、家风文化建设金句等进行展示。
“‘列车家风馆’让行驶在秦巴山区的公益慢火车成为弘扬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有效载体,为树立良好家风、推动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起到了促进作用。”汉中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萃红告诉记者。
除了“列车家风馆”,我省近年来还打造了家风主题公园、家风广场、家风小镇等各具特色的家风家训教育基地,通过激活家庭小细胞,构筑社会大文明。不仅如此,全省各地还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创建网上家风馆,通过制作VR实景,提供全景式、沉浸式在线参观学习服务,使家风文化形象生动、可亲可触。目前,全省已搭建起175个实体家风馆、68个网上VR展馆和38个流动临展馆,为传承优良家风提供了更便捷、更灵活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