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山,很纯粹,没有茂密的植被,没有涓涓的山泉,光洁的山峰只薄薄地覆盖了一层绿意,裸露出来的山体,呈黄褐色,绵延在翻滚着云朵的蓝天下,这就是祁连山,又称南山。
这里的山,很纯粹,没有茂密的植被,没有涓涓的山泉,光洁的山峰只薄薄地覆盖了一层绿意,裸露出来的山体,呈黄褐色,绵延在翻滚着云朵的蓝天下,这就是祁连山,又称南山。
这里的水很特别,一路流淌的都是黄色的,罕见有清澄的!这便是黄河了,她奔腾不息,从青藏高原而下,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陕西、河南……最后再入渤海!
这里的土地,很神奇,都是赤色的,那么广袤却又光秃简陋,没有任何农作物,只有在白云蓝天下悠闲牧草的成群肥羊和随处可见的牦牛队伍,鲜见放牧之人,这曾让我一度产生错觉:这些牲口大概野生的吧,抑或是有认家的本领,不然在这早晚温差十几度的环境下如何生存?然而在这看似贫瘠的地表下,却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地下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竟达337万亿元之多,开发潜力巨大。
不知不觉间,西宁到了。这里就是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所在地了。
进入塔尔寺,感觉是神秘的、异样的,塔尔寺不是一座寺庙,而是建筑群,整个寺院是由众多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是汉藏建筑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的建筑风格,其面积之大令人震撼。那耗用三亿多人民币的金塔,以及包裹在层层高塔之内终年不见阳光、空气的长青菩提树,那须手温在零度以下才能制作出来的酥油花,那僧人刻苦进修19年方能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那在寺外红木地板上行五体投地膜拜大礼的虔诚信徒,于我而言都是讳深莫测的……
我很好奇塔尔寺为何要将一棵菩提树包裹在金塔里,细听讲解方知:相传,宗喀巴大师,其母亲生下他时,剪断脐带滴下了一滴血,在滴血的地方神奇地生长了一棵菩提树,而菩提树是不适于在青海生长的。之后宗喀巴大师去西藏修行,老母亲异常想念自己的儿子,便托人带了一封家书给宗喀巴大师,叫他回乡省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宗喀巴大师不能回归家乡,于是便手书一封家书,告诉他的母亲,在生他的地方修建一座塔,劝其母说,见塔如见人。这样,老母亲在乡邻的帮助下,在当时生大师的地方,也就是生长菩提树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塔,包裹了菩提树。
之后,随着宗喀巴大师威望的提高,后人又在塔的外层镀银镀金,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金包银、银包塔、塔包树的结构。这塔里的菩提树不见阳光雨露竟也不死却也不长,还四季常青。究其原因,原来此菩提树的根茎竟延长至百米开外,在寺外的东南角又滋生出两棵菩提树,而且枝繁叶茂,长势甚好,每片叶子的筋络清晰透明,且呈红色,据僧佛说,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片与己相对应的菩提叶,于是塔尔寺的僧人们将此树严格保护,每年都会将菩提落叶捡起收藏,然后作为法器送给虔诚的信徒们!
这塔尔寺里有一座须进修19年方能结业的高等学府!究竟是什么力量,会使一个人如此决绝地离开家离开父母,到这里与世隔绝般的苦行修炼密宗?对于宗教,于我而言很遥远,恰巧我偶然间看到一段文字,名曰《空劫》:
天也空 地也空 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 月也空 东昇西坠为谁功
金也空 银也空 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 子也空 黄泉路上不相逢
权也空 名也空 转眼荒郊土一封
酒也空 气也空 世间浮华一阵风
我猜想,他本人和其父母应该是“顿悟”了吧。此外塔尔寺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以及备受瞩目的艺术三绝,即: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这也是高僧们的最高艺术成就。而酥油花的制作过程,堪称一绝,须在零度以下操作完成,所以不少僧人因此患上严重的关节炎,尽管如此,也阻止不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传承!
塔尔寺还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场景,就是从各地徒步赶来的信徒们行的长跪礼。长跪,就是五体投地头膜拜,是佛教最高礼仪。长跪之人双膝触地双手合十,点额、触嘴、碰颚,然后两手平放于地面完全拜服然后站起,如此周而复始,整个流程非常复杂也彰显信徒之虔诚。普通人磕三十个长头第二天全身便动不了了,而这些信徒们一天不知要磕多少下,他们一生要磕十万个长头啊。有的从青海磕头到拉萨,有的绕山磕,有的绕湖磕,或三步一磕或一步一磕。
寺里磕长头的,从小孩到老人由男及女,寺里并不为他们提供食宿,所有的这一切都由他们自行解决。他们如此之虔诚,让我们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而更令人动容的是,藏民拜佛与他人不同,他人拜佛或求财源万贯或求长命百岁,而这些藏民只有两个请求:一求世界和平,二求自身平安,除此无他。
穿过威严肃穆神秘寂静的僧人“密宗”修炼寺,走出塔尔寺,抬头仰望高远的天空,是那样的蔚蓝、宽广,远处的大经幡迎风舞动着,无不彰显着佛教的尊严!这个世界上,人的精神和灵魂都是要有寄托的,那就是你的信仰,抑或理想,如此,你的人生才会有方向!
编辑:高思佳